正文

《贾樟柯》“自由是自己争取来的”(2)

贾樟柯:FROM 文艺范儿TO新生代导演 作者:罗银胜


贾樟柯本来就是胸怀大志,想作一番事业的人,在香港投资人的外力支持下。他回到在电影学院又写了一个剧本,这样他回来以后就做了个剧本--是照30分钟的长度写的,名字就叫《夜色温柔》,跟英国作家菲茨杰拉德的小说同名。对此,据贾樟柯忆述:“拍《小武》前我本来要拍一个短片,写一男一女第一次在一起过夜的故事。我想拍个单一场景(一个卧室)、单一时空(一个晚上)、两个人物这样的一个小品。”剧本写的是一对青年男女讲一对男女相爱很久,一夜初欢的经历,但一直没有发生关系,于是男生借了同事的房子,故事发生在一个完全封闭的环境里,时间的跨度也很小--准备就做一个实验性的短片。“写完觉得自己很牛,全是夜景,就一个场景,那间房间内,直到天蒙蒙亮--电影结束。”

写完这个剧本后,摄影师余力为也从香港过来了(原来他们就约好了一起来做这个电影。当时眼看春节就要到了,他们准备过完节就开拍)。这样贾樟柯就带着他一起回了老家。

《小武》是贾樟柯的第一部剧情长片。这是一个拍小偷的故事,而这完全与贾樟柯在汾阳有关。那是一九九六年,他们拿到了30万元的投资之后,家乡的人只觉得他每天要拉赞助,“好辛苦”。

因此,尽管贾樟柯已经把演员都挑好了,没想到回家过年,发现一切都变了:卖服装的街,变成了歌厅。他一下子就被巨大的、沸腾的变化吸引,一拍就是好长时间,目不转睛,舍不得离开,总担心稍纵即逝。他只好又开始挖掘自己最熟悉的体验。他的小学、初中的同学和朋友,是他电影的“倾诉对象”。所以贾樟柯回想道:“我已经有一年半左右没回过汾阳了,那次回去觉得到处的变化都特别大。”他记得:

“春节期间,每天都有许多我小时候的同学、朋友到我家里来串门、聊天……在谈话中间,我突然感到大家好像都生活在某种困境里--不知道怎么搞的,每个人都碰到了麻烦--夫妻之间、兄弟之间、父母子女街坊邻里间……各种各样现实利益的冲突正使得这个小县城里彼此之间的人情关系变得越来越淡漠。这些人中间,有一些是我小时候非常要好的朋友--我们是一块儿长大的。但是长到18岁以后,他们的生命好像就停止了--再也没有任何憧憬:上单位,进工厂,然后就是日常生活的循环……这种苦闷,这些人际关系毫无浪漫色彩的蜕变,给了我很深的刺激。”

利用回家探亲的机会,贾樟柯到街上到处走走,各种感受就更深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