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看来,这些家庭争论归根到底无非是关于人生安全感和英雄情结的争论。安全感和英雄情结总是相背离的。试想,一部电影中,主角从没遇到过危险和风浪,不去抓住任何机会,总是把自己包裹在气泡膜内,不想受一点点伤害,连去商店买个晚餐的材料都要挑个晴朗的日子,裹着那层保护膜,沿着路边行走,然后就剧终了。
这部电影听起来有意思吗?
孩子们都是理想主义者,希望能够影响这个世界。他们希望改变世界,希望通过创造不同来获得存在感,他们需要宏大的目标和强烈的刺激,他们希望成为英雄,没有哪个孩子希望成为默默无闻的文员或者寂寂无名的办公室职员。
父母也希望孩子的生活能有意义,能让他们满足,但是他们也看到,年轻人所追捧的那些职业(艺术、娱乐、文学、博客、社会媒体、体育、演艺、创业等)风险都太大了。
从这点上来讲,父母都是正确的:朝这些方向努力确实太冒险了。换言之,走上这条路,一败涂地的概率要比当个牙医或者会计的概率大得多。父母这一角色便是要不容侵犯、不可置疑地保护并照顾孩子,所以他们总会自然而然地为孩子选择更安全、风险更小、更容易预见且更循规蹈矩的职业道路。他们会想到“垫背”和“后路”,并把孩子的创造力、激情及对人生意义的追求看作是“兴趣”。
为什么会存在安全感和英雄主义、影响力和预见性之间的矛盾呢?原因很简单。从定义上讲,“制造影响”或“创造不同”或“活得有意义”都包含着在任意工作场所、组织、领域、市场或社会内突破现状的意思。它需要的是变革力和领导力。序言中提到的布莱恩·富兰克林把领导力定义为“为其他人创造别人无法创造的未来”。如果你苦苦追寻的是没有你也能实现的目标,那就很难说你有多大的影响力,或者说你的目标有多宏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