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剑桥中国哲学导论》第二节 仁(4)

剑桥中国哲学导论 作者:(新加坡)赖蕴慧


仁与伦理智慧

《论语》中举了很多例子,说明“仁”如何展现于儒者君子的生活之中。比如,它跟五种品德有关:恭、宽、信、敏、惠(《论语·阳货第十七》第六章)。仁为六德之一(其余为智、信、直、勇、刚)(《论语·阳货第十七》第八章)。践行仁的情境有多种:家庭、公众、社会(《论语·子路第十三》第十九章)。仁者言行相顾;孔子深恶言过其行(《论语·颜渊第十二》第三章,《子路第十三》第二十七章,《里仁第四》第二十二章,《宪问第十四》第二十七章)。一生行仁难乎其难(《论语·卫灵公第十五》第十章、第九章)。为此,一个人必须博学而近思(《论语·子张第十九》第六章,亦可参见《为政第二》第十一章)。实践智慧的精髓在于这样一种能力:向他人学习,由此反思自己的情况,进而把这些洞见付诸行动。仁者对自己的行为自信满满: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论语·子罕第九》第二十九章)

The Master said,“The wise (zhi 知) are not in a quandary;the authoritative (ren 仁) are not anxious;the courageous are not timid.”(Analects 9:29;trans. Ames and Rosemont Jr 1998a:132)

这段简洁的文字突显了仁者的淡定。儒家学者柯雄文(Antonio Cua)对仁者令人钦慕的性情有一恰如其分的描述:“仁者生活安泰,这与其说确证他不会犯错的判断与权威,倒不如说体现了他对自己应对困难及变动不居的情势的能力满怀信心的态度。”(Cua 1971:47)如果《论语》读得更加透彻,读者就会感觉到仁的深度和宽度。仁可能是人一辈子至高的道德成就。当然,要想更加全面地把握“仁”,就需要考察《论语》中的其他关键概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