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第1章 悲观者与乐观者的画像(6)

活出最乐观的自己 作者:(美)马丁·塞利格曼


皮亚杰这位伟大的瑞士儿童发展学家,终于说服了全世界——儿童心理的发展是可以用科学的方法来研究的。

1967年,奈瑟(Ulric Neisser)的《认知心理学》(Cognitive Psychology)出版后,一个新的领域抓住了从行为主义教条中逃出来的年轻实验心理学家的心。认知心理学认为人类的心智活动是可以测量的,我们可以通过研究电脑信息加工的模式,来研究人类的心智活动。

新行为主义学派的心理学家发现人类和动物的行为只用驱使和需求来解释是不够的,他们开始将认知,即思维模式加入到原有的理论中,以解释复杂的行为。

所以,心理学的主要理论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从环境的力量转移到个人的期待、喜好、选择、决策、控制,以及无助感上。

这个心理学领域的大改变也密切地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改变。从历史的角度来说,由于科技的进步,人们第一次有了选择权,可以对自己的生活有所控制,人们开始改变环境而不再受制于环境。我们的社会正给予它的成员前所未有的权利,并把它的成员的痛苦和幸福当做一件严肃的事,把个人的自我实现当成一个正当合理的目标,甚至认为是神圣的权利。

抑郁的时代,悲观的自我

伴随这些自由而来的是危机。因为自我的时代也是一个跟悲观现象非常接近的时代,而抑郁症就是悲观的终极表现。现在抑郁症正大肆流行。抑郁症所导致的自杀已经夺去了跟死于艾滋病一样多的生命,而且自杀的流行范围远比艾滋病更广。现在严重抑郁症的人数比50年前多了10倍,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两倍,而且发病期比上一代人提早了10年。

不久之前,抑郁症也只有两种被接受的治疗法:心理分析法和生物医学法。心理分析法主要依据的是弗洛伊德的理论。弗洛伊德的治疗法其实是基于很少的观察和很多的想象,他认为抑郁症的成因是病人对自己的愤怒,抑郁的人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而且想去自杀。弗洛伊德认为抑郁症患者在他襁褓期时就学会了恨自己。在他童年期的某一天,他母亲暂时离开他,这引起了孩子被抛弃的感觉。对某些孩子来说,他会因此很愤怒,但是因为母亲是他深爱的人,他不能对她生气,所以他把怒气转到自己身上,或更准确地说,是他母亲认同的那些部分的他,这就变成了一个具有摧毁力的习惯。从此以后,只要有被抛弃的感觉,他就对自己生气,而不是对造成这个感觉的祸首生气。憎恶自己、抑郁症、自杀,一个接一个地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