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中国股市与暴涨-暴跌模型的拟合分析
(1)假设前提拟合分析
对于暴涨-暴跌模型的理论前提之一经济相对平稳,中国显然符合,这一点在前一部分已经进行了分析,而对于另一假设前提—行为人知识不完全且相互影响,可以从股民、分析师、机构投资者的不成熟特征和投资理念应用等方面进行拟合分析。
从股民来看,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史较短,而且一直难以摆脱大起大落的宿命,老股民在“大落”中成长,新股民又在“大起”中涌入,从而整个市场在每次波动中都会呈现出不成熟的特征,新股民不成熟的主要表现就是没有自身稳定的投资理念,产生“羊群效应”,相互影响。个人新增开户数在2007年出现猛增,平均每月增加户数为312万户,而2006年平均新增开户数仅为25.5万户。将图5与图3、图4对比可以看出,个人新增开户数和平均市盈率、两市总市值的走势存在着较大的同步性,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股市的暴涨暴跌。
从分析师来看,分析师对估值方法的前提条件和应用范围不够熟悉,不仅严重受到西方估值理论、周边市场估值模式的影响,而且在同样的经济基本面背景下还自我影响,不断主观地调低或调高估值参数,忽略了如国家的实际利率水平、资本市场的风险补偿标准、企业成长状况、企业的盈利模式等本土因素,如2007年中国资本市场研究报告常用30倍的市盈率进行个股估值;而2008年的研究报告却给同样的股票用20倍或15倍的P/E来估值,得出更低的估值水平,这表面上似乎是价值投资或成长性投资理念,实际上是没有理念、没有估值标准的表现。另外,前文提到机构投资者受到行业竞争的压力,过度关注相对收益,导致相互影响,相互模仿,在牛市时,比建仓数量,不顾市场风险追求更高收益;在熊市时,比减仓数量,忽略投资价值只求保本少亏。
从估值方法来看,从在西方很多相信价值投资、成长性投资、指数化投资理念的投资者都倾向于长期持有股票。而在中国绝对价值投资缺少稳定的参数,相对价值投资成为追涨上跌的理由,指数投资成为短线波段套利的工具,技术投资成为指导投资行为的主流,各种投资理念都沦为“趋势投资的辅助工具”。
指数化投资在成熟资本市场是典型的长期投资人的选择,在中国由于缺少真正的长期投资者,而且绝大部分人都以为比别人聪明,所以指数投资基金的规模过小,而且大机构常常成为利用指数短线波动投机的工具,结果没有像西方的指数基金一样成为稳定市场的力量。而寻求绝对价值投资者往往没有真正的估值信念,随市场趋势主观调整贴现率和风险补偿率;寻求相对价值的投资者,由于缺乏相应的双向操作工具,只能进行“高”时买,“低”时卖的单向操作,从而助推了股市的暴涨-暴跌。甚之,中国不但拥有全球最大的“技术派”投资者,而且那些所谓的基本分析派也都每天盯着以“乾隆”为代表的技术分析工具。绝大部分成熟市场的投资者主要的工作时间都在看新闻、财务报表和研究报告,而中国的投资者看股票价格变化和趋势图标的时间,远远大于阅读财务报表的时间。可以设想,如果强行给股神巴菲特的办公室里安上“乾隆”、“大智慧”之类的技术分析和报价交易工具,而且强迫他学会什么KDJ、MACD、黄金交叉、缺口、量价关系等技术分析工具,巴菲特很快就会加入中国股市里追涨杀跌的行列。
可见,股民、分析师、机构投资者的不成熟特征和西方成熟投资理念在中国应用误区使得暴涨-暴跌模型的“不完全反映且相互影响”假设前提得以成立。中国股民、分析师、机构投资者的决策均是建立在“不成熟”的思想反映之上,每一方都没有自身稳定的投资理念,各方相互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