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在新周期的起跑线老周期的故事
正在结束,新周期的故事正在上演。站在新的政治周期和经济周期的起点,我们应该如何在政策变化、物价、房价以及资本市场涨涨跌跌中规避风险并积累我们的财富呢?
中国经济:复苏延迟VS“ L”型增长[1]
【导读】中国经济行至今日,GDP增速已经连续下滑9个季度。未来,中国经济将走向何处?是这一轮的复苏延迟还是长期的“L”型增长?笔者认为,中国经济长期增长的潜力是巨大的,关键在于启动改革,释放经济活力。一个旧的周期已经过去,只要十八大后能够及时启动相关领域的改革,进一步解放生产力,新的供给能创造新的需求,中国经济新周期有望开启。
受到海外经济复苏乏力、工业去库存周期拉长、金融紧缩造成内需不振等多重因素影响,我国GDP增速连续9个季度下降。部分学者认为阻碍国内经济好转的多为暂时性因素,复苏出现延迟但长期前景仍然值得看好,另一派则认为中国经济的潜在增速中枢已经出现下移,经济接下来将进入漫长的整固期,走出形如“L”的增长曲线。中国经济究竟将向何处去?
不景气持续,中国经济已行至何处?
在西方传统的经济周期理论中,宏观经济的运行可以被划分为复苏、繁荣、衰退和萧条等四个阶段(对于中国经济,我们更愿意把这四个阶段称为复苏、扩张、下滑和收缩)。在当前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中,为了认清前路的方向,首先需要回答的问题就是:我们在哪里?
数据显示,自2010年一季度创下12.1%的反弹高点以来,我国GDP增速进入长达9个季度的下滑通道,并于今年二季度创下金融危机后的新低点7.6%,直逼2009年一季度的6.6%,而CPI则随着需求的下滑和流动性的紧缩回落至2%的历史较低水平,同时工业生产、固定资产投资、企业效益等各类指标纷纷创出金融危机后新低,当前中国经济无疑正处于2009年以来的这轮经济周期的尾部和谷底。中国经济将触底反弹,迎来复苏,抑或呈现长期“L”型增长?
微观指标显示经济景气已降入冰点
微观企业的库存调整行为决定了宏观经济的短周期波动。当前数据显示我国经济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进入了一轮比2008年更为漫长的去库存进程,工业景气度已经跌至冰点。另外,企业新订单、用电量、M1等指标也印证了企业库存调整尚未结束:PMI新订单指数长期处于50以下的收缩区间,用电量增速节节下滑,而M1增速更是史无前例地在5%以下徘徊长达数月之久,这表明当前企业部门的交易性现金需求萎缩已经非常严重,企业的去杠杆化进程或许已经进行得比较充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