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爱上三五个人,然后吃透他们的故事(8)

世上只有三道高考作文题(2013增订版) 作者:光明顶


工作之外热心服务群众:

白碉乡的水稻亩产原来只有二百五十多公斤,王顺友自掏腰包,从城里带回了良种,一撒下去,立竿见影,亩产竟涨到三百五十多公斤,乡民们个个笑开了花。倮波乡的磨子沟只能种土豆、包谷、荞子,他给村民买来青菜、莲花白、萝卜等菜种后,现在冬天这里都能吃上新鲜蔬菜。“天天操心别人的事,你该多累呀!你自己收入又不多……”好心人这样劝他。“这点钱,能为群众改善生活,是非常值得的!”在王顺友眼里,乡民们的事都是大事。

用真心换诚意。王顺友人如其名,朋友遍邮路。2003年冬,送邮途中,王顺友病倒在路旁小店,但仍要坚持送邮。店主被他的精神感动了,把店交给家人,陪着病恹恹的他跋涉了6天,直至邮件送完。马班邮路沿途的老乡们都把王顺友当成亲人。果子成熟时,他的口袋里总有别人给他偷偷塞进的水果;路边小店里,总备着他爱抽的“索玛”烟……“我没想到,自己只是为乡亲们做了点儿职责要求做的事,大家就待我如亲人。”王顺友十分感动地说。

——节选自人民网记者盛若蔚的报道

《20年:大凉山上的铿锵承诺》

四、人与自然类素材

“治沙女杰”牛玉琴的事迹

1.靠自己治沙:二十多年来,这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凭着战胜沙害的坚强信念,在毛乌素沙漠南缘的茫茫沙海里植树近两千万株,将七千三百多公顷荒沙变成了绿洲,将风沙逼退十多公里,被誉为“治沙女杰”。牛玉琴一边要拼命地在沙窝里种树,一边还要拼命地种玉米、种菜、养羊,用作养家糊口和种树治沙的经济来源。她花光了家里的全部积蓄,卖掉了牲畜,还向亲戚朋友借钱,向银行贷款两百多万元。她说:“我是老农民,不怕苦,不怕累,活到老,种到老,能种多少种多少。”

2.教育下一代治沙:1999年,她发动两所乡村小学,联合承包乡里还未治理的沙地,让两千多名学生在春秋两季各种一天树。这样做,既可以教育学生保护生态,又可以培养学生的吃苦精神。沙地一个学生一天能种上250棵树,到2003年就种完了全部6.75万亩沙地。

3.办公司治沙:她还是陕西绿源治沙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她解释道:“一个人单打独斗治沙十几年,现在算是悟出些道道:治沙光凭美好的愿望和卖苦力还不行,要走市场化的路子。”为了壮大公司力量,她举债四十多万元在240亩荒沙地上建起水、电、路配套的移民村,吸引了南部山区沙区24户贫困户到此落户,加入她的公司有偿协助她治理荒沙。有了众多帮手的牛玉琴,治沙事业开始兴旺。经过多年投入的四万亩绿洲,开始有了经济回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