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着她迅捷地冲到滚梯上,即便已经在移动了却还噔噔噔地埋头往下跑。那姿态好像对什么唯恐避之不及。
“你看,这就是现在的年轻人,骄娇二气很严重嘛,一点也听不进去不同意见……”我有点尴尬,扭脸跟售货员大姐没话找话。
“我最看不上的就是你这种男的了!舍不得掏钱就直说,没必要这么冷嘲热讽地败坏人家买衣服的兴致,既小气又虚伪。”售货员一边收拾着那些衣服,一边“揭露”我。
她真是误解我了。
因为心里怏怏的,那天晚上我在街上耽搁了很久才回去。上溯几十年,崇文门到“花市”一带的街道曾经是臭名昭著的、被载入文学史的贫民窟:“龙须沟”就在这附近,每条胡同都出没着一两个傻子和甩着胸前俩“面口袋”骂街的赤膊老太太。直到我来北京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去一位在此地土生土长的同学家玩儿,那人还这么为我指路:“就在公共厕所旁边,循着味儿就能找着地方了。”而那天我下了公共汽车,果然闻到了扑鼻的恶臭,只不过一路“嗅”过去,很快还是迷失了方向——路过的厕所全都汁液横流的,我无法判断谁比谁更臭。一路上,我都在抱怨这位同学为什么用气味来标定自己的家。等我好容易到了地方才发现,他们家根本就没有门牌号,两间平房是从刚一解放就“赖”下来的违章建筑。
现在就好多了。在“旧城改造”和房地产开发的大潮下,这里已经变得宽敞、开阔,放眼看去皆是闪闪发亮的商店、餐厅,马路旁边停满了汽车。除了几个老字号或“专营牛羊肉”的招牌以外,你已经看不出是这里是“南城”了。本地居民里也有了越来越多的外来者:有政府机关的工作人员,还有我这种已然扎稳了脚跟、户籍上变成一“首都人民”的资深北漂。很多比我晚来的人,就只能把家安在回龙观或通州了。比起那些上个班儿还得交高速费的朋友,我还算是个标准的城里人呐。
我步行到花市书店,扫了眼刚上架的新书,在一个街心花园逗了逗下岗职工的京巴,然后又到“新侨饭店”的面包房买了半斤奶油泡芙,直到晃荡得两脚发酸才缓缓走回家去。爬楼梯的时候,我的心情已经好多了,不时穷极无聊地跺脚、击掌,把楼道里的声控灯点亮——幸亏是这么做了,才没在家门口踩着自己的妹妹。
顶层楼道的灯亮了,橘黄的光照着小米橘黄的头发,就在我斜下方半米的地方闪耀着。她低着头,抱着膝盖,坐在楼梯上。
我辩解地说:“我忘了你没带钥匙,不然不会回来得这么晚……”
小米眨眨眼睛表示无所谓,若无其事地跟我进了门。我告诉她明天早上可以吃“高级点心”的时候,她还有礼貌地说“谢谢”。对于我今天晚上的所作所为,她毫无怨言,甚至一进门就手不闲着,又开始为我擦桌子、收拾房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