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秒钟,形势都在迅速恶化。激进分子押着戈拉辛斯基进入办公楼的地下室,然后顺楼梯而上,到达二层。躲在里面的美国人已经将门加固,楼梯中充满了催泪瓦斯的味道。戈拉辛斯基双眼灼痛,有人拿着一本点燃的杂志在他面前摇晃,他惊惧地后退并大声喊道:“不要烧我!”然后,一根枪管对准了他的后脑勺,并对他发出最后通牒:要么让里面的人开门,要么你就死。
戈拉辛斯基隔着钢门告诉他的同事,现在抵抗已经失去意义了。他说激进分子已经抓获了八名美国人(这是他自己的估计),而他们来这里只是要宣读一份声明,然后就会离去。“这就像2月14日一样。”他说。
约翰·利伯特(John Limbert)是一名政治事务官员,讲一口流利的波斯语。他说他愿意出去,看看能否说服他们释放戈拉辛斯基。对于这位会讲波斯语的美国人,激进分子最初感到非常惊讶。利伯特先是劝诫,然后又告诉他们说革命卫队已经开往大使馆。但他们知道他在虚张声势。几分钟之后,他被抓获,并面临着与戈拉辛斯基一样的选择:要么让你的朋友开门,要么我们打死你。
至此,兰根意识到进一步抵抗已是无望。尽管在伊朗外交部做了最大的努力,但他和汤姆塞斯还是未能获得伊朗政府的帮助。通过外交部办公室的电话,他接通了美国驻伊朗大使馆,并告诉当时使馆内部级别最高的官员——安·斯威夫特(Ann Swift)放弃抵抗。
放弃抵抗之后,办公楼里的美国人也只能听天由命了。钢门最终被打开,气喘吁吁的人群一拥而入。而那些在保险库里销毁文件的工作人员又坚持了大约一个小时,但最终也被迫放弃了。
***
早在9个月前的1979年2月14日,也就是在伊朗沙赫(伊朗旧时国王称号)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Mohammad Reza Pahlavi)刚刚逃离该国一个月后,这座大使馆曾经遭到过一次袭击。在这次袭击中,一群游击队员携枪冲进大使馆,扣押工作人员作为人质达四小时之久。
当时的伊朗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流亡在外的阿亚图拉·鲁霍拉·霍梅尼(Ayatollah Ruhollah Khomeini)已经从巴黎从胜利归来,沙赫政府很快便宣告垮台,而军队也随之陷入混乱。由于出现权力真空,先前那些为推翻沙赫而联合在一起的不同派系开始走向分裂,并相互展开争斗。武装人员在大街上游荡,而仇杀事件也极为猖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