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本书后面几章中,我们将把关注点从客观世界的各种系统转向人类,去考察一下单个人或者一群人。在这个过程中,有些主题会再次出现,也会有一些新主题。
首先,我们将深入探索人类个体的恢复力。有个好消息是:新的科学研究认为,与过去的观点不同,人类个体的心理恢复力广泛存在,可以不断改善,也可以通过学习获得。这是因为恢复力不仅仅植根于我们的信仰、价值、性格、经历和基因中,关键还存在于我们的思维习惯之中,而这种习惯是可以培养和改变的。
当我们把目光放到群体的恢复力上时,新的主题也出现了。信任和合作在群体的恢复力上起关键性作用,这种信任和合作指人们在必要时互相协作的能力。我们将讨论两个具体事例,均涉及人们在危机当中的合作,一个发生在海地,另一个在华尔街。前者颇为成功,而后者则极其失败。此外,我们还将探讨一下,在建立和管理合作体系方面应该采取什么具体行动。
正如我们一次又一次所见,建立多样化的“暖温带”对恢复力起到了巨大作用,“暖温带”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相关概念。不论是珊瑚礁的生物多样性,还是一个社会群体的认知多样性,系统组成部分多样性的增加可确保系统内具有广泛的反馈因子,从而能够及时反馈潜在的破坏。个中窍门在于保持多样化与协作机制的平衡,使系统在危急时刻能够确保多种多样的活动因子之间相互协作。
在旅行中,我们发现凡是具有强大社会恢复力的地方,总会出现强有力的社群。我们所说的不是这个地方的富裕程度,恢复力并不只是由一个社群的资源所决定的(尽管这当然会有所帮助),也不是全由其官方机构掌握的力量来决定的(这当然也会有所帮助)。与此相反,我们发现,坚韧的社群在面对破坏、修复破坏时,往往更多地依赖于非正式网络和深度合作的信任。官方为增强社会恢复力,经常自上而下推行一些政策,这些努力往往趋于失败,而那些对人们日常生活起到潜移默化影响的方式却往往最后总能大获成功。
每当我们发现某个坚韧的社群或组织时,也几乎总是会在其核心附近发现一类极为特殊的领导者。无论年龄性别如何,这些沟通型的领导者往往是发挥关键作用的幕后英雄。他们作为各种人之间的纽带,将各式各样的网络、观点、知识体系和计划编织成一个有机整体。在这个过程中,这些领导者促进了当地施政的灵活性——他们能够将各式各样的官方机构与非正式团体拉拢合作,共同应对危机。
信仰、价值观、思维习惯、信任与合作、认知多样性、强有力的社群、沟通型领导者以及灵活的施政,这些基本元素为社会恢复力提供了生长发展的沃土。综合起来,就成为一种增强恢复力的新方法,可以支持各种社群、组织以及处于其中的人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