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三亿种活法》60年代的童年:身体饥饿与精神填饱

十三亿种活法 作者:宋石男


60年代的童年:身体饥饿与精神填饱

有一天,孩子在食堂吃到玉米面做的稀粥,开始觉得好吃,一顿吃三碗。以后老吃,就烦了,而且还不顶饱。这是“三年自然灾害”的开始。此后两三年内,饥饿感成为孩子无法摆脱的密友。即使如此,他们在放学路上也不会去偷地里的蔬菜。共产主义的儿童教育在道德情操培养上相当过硬,祖国的花朵们宁肯选择凋谢,也不会冒着被鄙视的危险去偷窃。

中学生甚至小学生,都跟老师一起在学校里种菜。去野地里挖野菜的孩子络绎不绝。境况到1962年后有了改善,基本得益于政府1960年提出并在随后数年贯彻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被破坏的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得到改善,孩子的瘦肚皮有了初步保障。

1963年,孩子们开始接受一位新的偶像——雷锋,他将在孩子们心中一直住很多年。孩子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雷锋做啥我做啥”——一看到列车,就想为辛苦的列车员倒水;一看到老奶奶,就希望她摔倒然后上去扶;一看到比自己年纪小的孩子,就恨不得他马上迷路,好送他回家;一看到农民伯伯的拖拉机开过,就盼着它陷入泥坑,可以跟同学们一道把它推出来。当受助者问孩子们名字时,他们会扑闪着大眼睛回答:“不要问我的名字,请叫我红领巾。”

上缴苍蝇尸体也是“学雷锋活动”的内容之一。活动最后演变成硬性指标,每天都要交几十只苍蝇,表示自己为祖国卫生做贡献。一位当年的孩子回忆说:“我在上学路上也时刻紧攥着一只自制的苍蝇拍,不走大道,专挑污水横流的小巷,哪里臭就往哪里奔,并发动一切可以发动的力量。我母亲因为我在吃饭时突然放下碗,状若疯狂地去追杀苍蝇,吓得摔碎碗,把我狠狠地揍了一顿。”

60年代的孩子,在身体饥饿与精神填饱中成长。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让作为“红小鬼”的他们,得到又一次“精神丰富”的机会。遗憾的是,这种“精神丰富”,却是扭曲的,被愚弄的,反天性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