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速三英里的思维
追踪一处山岬
这一切是怎么开始的?肌肉抽紧,一条腿当支柱,让身体昂然挺立于天地间;另一条腿则如钟摆般由后方摆荡到前方。脚跟着地,身体的重心前倾,移往拇趾底部的肉球。接着两腿交换位置,继续往前移动,一步又一步,有如鼓点般有节奏。这便是行走的节奏,是全世界最明显也最模糊的一件事,跟宗教、哲学、景观、都市政策、解剖学、寓言,乃至心碎都相关。
行走的历史是一部没有书写过的神秘历史,其片段散布在无数书本的平凡段落中,也出现在歌谣、街道,以及几乎每个人的冒险经历中。有关行走的生理历史属于双足进化和人类解剖学的范畴。在大部分时间,走路只是一种实际需求,是衔接两地间最自然的移动方式。将行走归类于一项探索、一种仪式、一类沉思,乃属于行走历史中特殊的一支,它们和邮车载运邮件,同上班族赶火车在行为模式方面固然大同小异,但在哲学意境上则迥然不同。换句话说,以行走为主题,就某种角度而言不啻是给一项普遍的行为赋予特殊的意义。如同饮食或呼吸一样,走路可以被赋予各式各样的文化内涵,由食欲的满足到灵性的追求,从革命性的行为到艺术的表征等。行走的历史俨然成为了创作力与文化历史的一部分--成为了不同种类的行走方式和行走者于不同时代所追求的某种娱乐、自由与意义的一部分。这种创作力不但引导了我们前进的方向,也受我们双脚所经之处影响。行走已创造出途径、马路和贸易路线;启发本土与跨洲意识;塑造出城市与公园;刺激地图、旅游指南、装备等的发展,进而营造出数不尽的论述朝圣之旅、登山探险、随兴漫步,以及夏日远足的行走故事和诗集。都市和乡村景观都足以酝酿出故事,而故事又会将我们带回到这段历史所发生的地点。
正如行路本身是一项业余行为一样,行走的历史是一种业余性质的历史。行走闯入各个领域,包括解剖学、人类学、建筑、园艺、地理、政治与文化史、文学、两性,乃至宗教研究领域,而且行行重行行,并不在任何上述领域中驻足。如果将某一专业领域想象为一块园地--一块整整齐齐呈四方形的,被悉心照料、耕耘的生产某种特殊作物的园地--那么行走的园地就如同行走本身一样,没有局限与限定。由于行走涵盖的领域太广,又关乎每个人的经验,因此其主题可以说是没有止境;而我所撰述的这段历史也只能视为其中的某一部分,仅是一名行者所经历的独特行径,其间不乏该行者辗转其行驻足观看之处。在本书中,我将尝试描绘几条今日美国大多数民众都曾走过的道路,书写一部大半由欧洲源起,受美洲所影响与颠覆,历经几世纪的适应与变化,以及近年来受到其他传统,尤其亚洲传统所冲击而成的历史。行走的历史是每个人的历史,任何成文的历史都只能描绘出其作者周遭的成熟途径。这便意味着,我所描绘的途径绝不是仅有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