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于侗族的全木楼,毛南人的建筑中到处是石头的踪影,楼底层的干栏柱下半截是石柱,由院子进入楼内的台阶是石条,干栏楼的房基和山墙是整齐的石块,甚至门槛、晒台、牛栏、猪栏、桌子、凳子、水缸、水盆都是石料垒砌或雕凿的。
清初,道教正一派传入毛南族聚居区,同毛南族的原始宗教及其他民间信仰融合后,形成以敬神跳神为主的所谓“武教”和以打斋送终为主的所谓“文教”,以及由两班人马合作的水陆道场。因此,毛南族的神职人员分三类,即掌管敬神法事的“博套”即师公,掌管送终法事的“先生”即道士,和专司驱鬼招神的“匠暮”即巫师。
毛南族在节日期间一定会祭祀祖先,并且开展对歌活动。农历五月的庙节,清明节“赶祖先圩”,元宵节“放飞鸟”都是毛南族独有的纪念活动。其中,每年夏至后的分龙节是毛南族民间最大的节日。分龙节,又叫五月庙节,是毛南族特有的节日,目的是祭祀神灵和祖先,全村男女以及外嫁的女子和远道的亲友都赶来参加。
毛南族的端午节又称药节,与汉族很不相同。这天,毛南人习惯采艾叶、菖蒲、黄姜、狗屁藤等草药熬水饮,或用这些草药剁碎作馅包粽粑,他们认为这样可以解毒去病。农历九月初九,即重阳节这天,是毛南族的南瓜节。各家要经过比较外皮和瓜子,选出南瓜王。南瓜王里饱满的籽留下作来年的种子,南瓜切成块后,放进小米粥锅里,文火煮烂,先盛一碗供在香火堂前敬奉“南瓜王”,其余的大家共享。
毛南族的木面舞源自一种傩舞,是在民间祭祀乐舞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以祭祀、娱神、娱人为目的,有程式性舞、穿针舞、瑶王系列舞、三娘与杜帝的自由舞等形式。木面舞以诗、乐、舞三者融合的形式出现,是一种模拟性很强的形象舞和情绪舞,舞蹈以“情”为母体,借助神秘的外壳来表现毛南族人民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