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朋友曾向我说起她和爸爸妈妈的关系:
她从小就和妈妈不亲。记得小时候去医院打针,妈妈只是牵她的手,从来不会抱着她,帮助她抵御打针带来的恐惧。妈妈是那么严厉,如果她不听话,妈妈就会动用暴力去制服她。
不知是多大的时候,已经有羞耻心的她不愿意在院子里洗澡。妈妈拿了根藤条抽她的腿,厉声问:“洗不洗?”她倔强地说:“不洗!”于是藤条重重地抽下去,但她仍然像柱子一样立着,不肯屈服,直到两条腿都红肿了。她记得还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妈妈把她放在大腿上,狠狠地揪她的腿,大声喊道:“听不听话?!”
所以,她一直怕妈妈,拒绝跟妈妈有任何身体上的接触。成年后,她有了宝宝,妈妈就住到她的家,帮助照顾她和宝宝,她开始感激妈妈,体会到妈妈的恩情,但仍然还是会不自觉地跟妈妈拉开距离。她意识到,她对妈妈有爱,但不亲。
相反,她和爸爸却很亲。爸爸从不打她。外婆说,爸爸即便打人也像在拍灰。她从小都很享受被爸爸背在背上的感觉,宽阔结实的肩膀带给她巨大的安全感,让她至今记得那种幸福。长成大姑娘后的她,跟爸爸也一直很亲。
当她学习了一些心灵成长课程以后,她明白,她和爸爸又有爱又很亲。
所以,父母的性格和情绪就决定了孩子的爱能否得到满足。情绪稳定的妈妈,加之负责任的爸爸,就能满足孩子对重要他人的需要,就能帮助孩子建立起亲密感,安全感。
其实,当我们讨论如何建立孩子的亲密感、安全感时,我们是在谈情感教育。有智慧的人会明白,家庭教育的本质是爱。家庭教育应该是情感的教育,而不是知识的教育、智力的教育。卓越的父母是有能力将孩子培养成有情感的人,而不是一个聪明却没有人性的人,那将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这个世界上会存在暴力、恐怖、凶杀,何尝不是家庭教育出来的呢?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生活在温暖的家里、从小就有父母的温柔对待与呵护,就永远不会有这些令人心冷的行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