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论天下》第20篇(3)

论天下 作者:李华平


其四,复仇性。各种宗教都充满着血腥的复仇气息,并以一种神奇的魔力把那些疯狂的信徒好战的本能统统调动并结合起来。在评论《古兰经》时,欧洲学者缪义尔如此写道:“这件奇迹(指穆罕默德创立伊斯兰教)发生之前,要想在世界上找一个比阿拉伯人更涣散的民族,是很困难的。有一个人站起来,借着他自己的人格和他所宣称的上帝的引导,居然实现了一件不可能的事——就是把这些好战的因素统统结合起来。”①在这种力量的鼓舞下,《古兰经》号召其子弟追杀那些曾经迫害过他们的异教徒。“你们在哪里发现他们,就在哪里杀戮他们;并将他们驱出境外,犹如他们从前驱逐你们一样,迫害是比杀戮更残酷的。”②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阿拉伯人正是在伊斯兰教的引导之下,一度建立起一个将亚、非、欧三大洲连接在一切的超级大帝国。

其五,不可告人的世俗目的。各种宗教都主张教会权力高于世俗的国王的权力,在宗教信徒们的心目中,那子虚乌有的上帝或真主,才是人类生活的精神世界和世俗世界的真正统治者,而那些依靠暴力、诡计、阴谋篡取人间政治特权的人,不管其名称叫什么皇帝、国王,都不过是一些尸位素餐的废物,在这些人面前,人类不应该对之卑躬屈膝,顶礼膜拜。人类不仅不应崇拜这些凡夫俗子,而应该藐视他们,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消灭他们。这一点决定了宗教信条必然与世俗的政治发生冲突,放任宗教的传播,必然会削弱世俗政治家对国民的思想控制和行为控制。

任何一个宗教的领袖,都不会满足于自己创立的宗教团体仅仅作为一个精神团体而存在。一个宗教团体出现之后,必然会出现组织化、教团化、制度化与权力化,以至最终走向军事化的必由之路。

宗教传播,往往是商业渗透和军事征讨的前奏。宗教的领袖们,大多数都不是那些纯粹的学者和儒雅的先知。他们想获取的并不是仅仅赢得人类心灵的顶礼膜拜,更需要的而是不仅能聚敛天下之心,还能聚敛天下之财的政治膜拜。命运往往把这些人打造成为集政治家、军事家、社会改革家和先知为一身的多侧面的立体式人物。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往往也是那种崇拜一个主义、一个国家、一个领袖的专制与独裁国家。

在上帝的目光中,人间弥漫着罪恶的迷雾,在龌龊不堪的人间,到处都充满着战争。人与人之间相互算计,国君不贤,臣下不忠,就连兄弟姐妹之间都是尔虞我欺,这是危及人类生存的最大祸害。在《 圣经 》中,上帝是一个不忍心目睹人类因堕落走向灭亡而乐于旁观的人,他要帮助人类,拯救人类,他要把全人类往高层次上去引导,这是一种责无旁贷的“天职”,而不管人类自己是否意识到有这种需要。

既然上帝拯救了人类,上帝是人类的救世主,人类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爱戴、崇拜上帝,否则将受到惩罚。上帝怂恿命令自己的子民,要敢于做“世上英雄之首”,要敢于做“万王之王”和“万主之主”。为此,上帝也不惜采用凡人的伎俩,一是恐吓,他恐吓人类说,如果人类信奉其教条,必然是无灾无难,如果不去崇拜其教条,必然是虎狼伤人,甚至是五雷击顶,天诛地灭;二就是纵容暴力,在其野蛮教义中,“非我兄弟,我即杀汝”,只要自己的行为是正义的,他人就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如果拒绝,就要采用暴力予以“击杀”。基督如此蛊惑他的信徒们:“愿多民侍奉你,多国跪拜你!”总之,上帝眼中的英雄,从个人看,是个人英雄主义,从国家和民族来看,则是国家英雄主义和民族英雄主义。基督教命令他的子民,必须像西方人加里·库柏写的那本闻名世界的小说《 正午 》里所刻画的街头警察一样,他必须保卫镇上的人们,而他丝毫不管那个小镇上的居民愿意不愿意。

具有如此暴力倾向的并非基督教所独有,其他宗教基本如此。例如,《 古兰经 》就如此鼓励其子民:“先知啊!你应当鼓励信士们奋勇抗战,如果你们中有20个坚忍的人,就能战胜200个敌人;如果你们中有100个人,就能战胜1000个不信道的人;因为不信道者是不精明的民众。……真主是与坚忍者同在的。”总之,在各种各样传教士蛊惑人心的传教之后,必然是隆隆的枪炮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