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新工业革命》第一章 增长的机器(3)

新工业革命 作者:(美)彼得·马什


亨茨曼的改进主要体现在设计了特殊的陶壶或坩埚,它们能在1600摄氏度以上的高温下不开裂、不变形。热的铁/碳混合物与少量的其他材料(如优质的浸碳钢碎片)从鼓风炉倒进坩埚。杂质可以从坩埚底部的孔中排出。不同物质添加或排出的速率决定了钢成型的速率以及钢的性能。

亨茨曼大约是在1742年开始使用这种“坩埚炼钢法”。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些缺陷,该技术只能小批量地生产钢,适于工具、餐具和钟表组件等产品的生产。其生产过程只能算“尚可”:生产前,必须先准备好少量已经制好的浸碳钢。不过这个程序是可以重复的--可以遵循既定的方法多次操作。亨茨曼的“坩埚炼钢法”是各工业行业中最早应用的工艺流程之一。尽管一个多世纪后,人们在冶炼产品质量和生产速度上的提高彻底改进了亨茨曼的工艺流程,但这种程序化的工艺在当时的确引领了生产的方向。

亨茨曼发明该技术时,英国在世界制造业中的份额很小。1750年,全球制造业的领军者是中国,占全球产出*的1/3,其次是印度,占全球产出的1/4。欧洲国家的领先者是俄国,占全球产出的5%,其次是法国。英国和爱尔兰的份额为1.9%,仅居世界第十位。但是一切都在改变。1769年,苏格兰工程师詹姆斯·瓦特提出了一项“大发明”,不是材料的发明,而是能源动力的发明。瓦特改进了早期设计,发明了蒸汽机,既可用于矿山抽水,也可以用于为机器提供动力。蒸汽机现在被认为是“通用技术”(有极广泛的应用及能被不断改进的特定技术)最好的例子之一。瓦特发明了蒸汽机,与其他几个影响工业进程的关键事件相得益彰。一位历史学家曾这样描述这种变化:“18世纪60年代,英国掀起了一股发明浪潮。”出现许多与制造业相关的“小发明”,包括用于纺织和金属生产的新机器。*与此同时,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变化也同步发生,比如人们开始尝试创建大规模的工厂,越来越多的人健康状况改善了,受教育程度提高了,全球贸易拉开了序幕,鼓励企业家精神的股份制公司诞生了,等等。这些变化的结果是,1700~1890年,英国工厂雇佣工人的人数占总人口的比例从22%上升至43%,而从事农业生产的人口则从56%下降至16%。1750~1860年,英国和爱尔兰制造业人均产出增长了7倍,是法国和德国的4倍,是意大利和俄国的6倍,而中国和印度的制造业人均产出则下降了。1800年,英国在世界制造业生产中仅占4%的份额,是世界第4大制造业强国,位居中国、印度和俄国之后。而到了1860年,英国则超过中国,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制造业产出国,占全球产出近20%的份额。美国位居第3位,占近15%的份额。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