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父亲与清华大学
1923年4月16日,由于前清大学士升允的推荐,父亲被溥仪任命为“南书房行走”,赏食五品俸,紫禁城骑马。
因此,父亲在5月间从上海乘船北上,前往北京觐见溥仪,受命清理景阳宫等处的藏书。次年,罗振玉也入宫,共同整理清宫内府藏书。
1924年11月,冯玉祥率军进入北京,逼走逊帝溥仪,父亲陪同溥仪离开紫禁城,前往天津避难。
1925年2月,清华学校委任吴宓成立国学研究院,父亲应邀担任导师,与梁启超、陈寅恪、赵元任,并称“清华四大导师”。
最初,1909年清廷运用美国退还的庚子赔款,成立“游美学务处”,考选留美学生。过了两年,清华学堂成立,1912年民国成立,清华学堂改称清华学校,1925年成立国学研究院(研究院国学门),并设立大学部文理法三个学院,这就是清华大学的前身。
父亲在清华学校国学院担任经史小学导师,主讲《古史新证》《尚书》《说文》等,研究方向则增加了元史和西北地理。他曾撰写《鞑靼考》《元朝秘史地名索引》《蒙文元朝秘史跋》等书篇。
1926年,清华学校出版父亲的著作《蒙古史料四种》,9月间新学年开学,父亲负责指导的学科有:经学(含《诗》、《书》、《礼记》)、小学(含训诂、古文字学、古音韵学)、上古史、金石学、中国文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