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韩文化谈》生活方式、仪式(18)

中韩文化谈 作者:(韩)金惠媛


不谦让的酒

韩国有一个经常被引用的成语叫做“斗酒不辞”,用以比喻那些海量的韩国酒党。据说这一成语来自于“樊哙一口气喝下项羽给的一斗酒,结果使刘邦在危难中获救”的故事(鸿门宴)。可是,在韩国经常引用的这个成语,中国人其实并不太使用,这一点不能不令人感到新奇。

虽然不清楚韩国人是否比中国人更能喝酒,但不容置疑的是,韩国人吃饭很快,喝酒也很快。韩国人经常把酒精含量较高的烧酒或威士忌装入小酒盅,然后倒入盛有啤酒的大杯里一起喝下去,这称为“炸弹酒”。之所以喜欢喝这种炸弹酒,是为了快点有醉意,可见韩国人的性格很急躁。[3]再借用易中天教授的话:“中国正统的道学者向来禁酒,酒的地位借此让位于茶。”所以,茶文化的不发达,也成为韩国人“斗酒不辞”的理由。总之,韩国人也许是因为比较佩服英雄豪杰的海量,如中国古史中出现的樊哙,所以时常把酒量等同于男子汉。作为参考,如果问韩国的男人酒量有多大,一般以烧酒而言,能喝1瓶的属于酒量很小的人,能喝1—2瓶只能算一般水平。当然,如果能达到2瓶以上,就算得上“斗酒不辞”。

韩国的酒席礼节与中国有所不同。首先,在韩国,酒盅里的酒没有完全喝掉之前,不倒酒。这也意味着,在对方拿起酒瓶要给自己倒酒之前,一定要快点儿把酒盅里的酒喝完。而且,对方给自己倒酒时,为了表示礼节要用手把酒盅端起来。尤其长辈倒酒时,要恭敬地用双手把酒盅端起来。为了表现亲密无间,韩国人常把自己喝完的空酒盅递给对方,让对方倒酒以示敬酒。接过敬来的酒盅喝掉以后,以同样的方式回敬给对方是一种礼节。也就是说,这种方式肯定会使人们喝很多酒。实际上,拥有下属的领导,有时需要喝完下属敬的很多酒。

在中国,“干杯”按字义是把酒盅里的酒完全喝掉,但在韩国是指“举杯”或“一起喝(Toast)”,而以国籍不明的英语“One Shot”来代替“干杯”之意。对于韩国人来说,一起喝是最为重要的事,由于没有更为贴切的语句,借用了“干杯”这一熟悉的单词,并更改了其原意;既然“干杯”失去了原意,便从英语中概略地借用了类似的词语。

我本人具有韩国人的平均酒量,可我的丈夫却意外属于那种只喝一盅就满脸涨红的特殊体质。当他取得学位后,决定不去学校而去企业的研究所工作时,他的导师曾经很担心地问他:“不会喝酒今后怎么办呀?” 早前在韩国生活时,丈夫经常不胜酒力而摇摇晃晃地回家,这样的情况真是数不胜数。每年3月份新学期开学时,各个大学都会举行“新生欢迎会”,偶尔会发生因学长的强劝,新生过多饮酒而丧生的悲惨事故。对于能喝酒的人来说,韩国是天国,否则就是地狱。总之,也许因为酒在韩国的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深夜酒醉的人较易获得宽容对待。

[1]易中天:《闲话中国人》,韩国:银杏树,2006。

[2]在本书《个人意识和团体意识》一文中,对此解释得更为详细。

[3]在本书《文化与经济发展》一文中,对此解释得更为详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