丘吉尔参加过一战,他在回忆录中记载,一战即将结束时,德国的状况令人沮丧,伴随着日益加剧的听天由命之感,德国人开始感到不寒而栗。德意志民族已经开始绝望,士兵们慢慢地显示出他们的郁郁寡欢。恶性事故时有发生,逃兵增多,度假士兵不愿归队。仗打到了这地步,一般的德国士兵,甚至老百姓,都看出同盟国没戏了。
一战进行到第三年和第四年时,德国兵的思想就从胜利转为保命。除了极少数顽固分子之外,大部分人都能明白现在是种什么样的状况。1916年,德国城市里粮食就供应不上了,冬天人们啃蔓菁,有点类似于咱们的腌咸萝卜,连面包都没有。如果这场战争有胜利的希望,如果这场战争能得到很大的好处,我们至于吃不上面包吃蔓菁吗?所以,度假不归的士兵数量就大为增加,我好不容易度一回假,你再让我回去上前线,那不是去送死吗?我当然不愿意去了!
要有贵族气派
有个德国士兵回忆,苏俄根据《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条约》释放的战俘,在回国前就染上了“列宁病毒”。什么是“列宁病毒”呢?简单点说,“列宁病毒”就是布尔什维主义。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后,列宁说要变帝国主义战争为国内战争,号召人们推翻本国的资产阶级。可想而知,被苏俄释放的战俘一回到德国,自然拒绝再上前线,那军官怎么办呢?只能通过打骂、责罚士兵,让他们上前线。这个德国兵回忆说,反对军官无辜责骂士兵的活动开始蔓延,为什么呢?因为那些军官虽然严格训练我们,但在物资匮乏的时候却不与我们同甘共苦。
那些军官如此表现,是有原因的。德国军官大部分都是由贵族出身的世袭职业军人,爸爸、儿子、孙子,沿袭下来。他们特别强调贵族气派,即便生活品质再怎么着,也要穿军礼服,用银制餐具,得这样体面地活才行。跟士兵一块儿趴冰卧雪,啃土豆,喝袋装咖啡,门儿都没有,人家不干。鉴于这种情况,士兵们一看,你平时教导我们玩命,赶着、踹着,轰羊似的,让我们学打仗,等真打到没吃没喝的时候,你还吃香的喝辣的,可我们连土豆都吃不上,我为什么还要去卖命?这样,德国普通士兵与军官之间就产生了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