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让当总理?没门
1932年7月,纳粹党成为国会第一大党,其得票数比两个最大竞争对手——社会民主党和共产党的得票总和,还多出50万票。纳粹党的得票数占总投票数的37.3%,在这种情况下,按照魏玛共和国的政治体制,国会第一大党的党首应该出任政府总理,可问题是希特勒没有任何管理政府的经验,他是靠街头暴力起家的,从来没治理过国家,此前连科长都没当过。因此,总统兴登堡拒绝当时的总理巴本辞职,只答应让希特勒当副总理,为什么要这样呢?
因为历史上的变革,总共有这么几种情况:一种是新司机走老路,还是那条老路,只不过换了个新手,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农民起义,推翻旧的王朝,建立新的王朝,都是这种类型;第二种呢,是老司机走新路,路是新的,虽然不知前途是否凶险,因为以前谁都没走过,但我是个老司机,经验丰富,可以把车开得又好又稳,日本的明治维新就属于这种;第三种是新司机走新路,这种是最危险的,司机既没经验,又不知道前途如何,中国的辛亥革命就属于这种。
希特勒呢,属于第三种,典型的新司机走新路,他没有任何从政经验,他想干的事又是以前体制内没人干过的,“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这是最不靠谱的,而总统兴登堡则属于老司机走新路,这多少还靠点谱。所以,兴登堡拒绝任命希特勒为总理,这样希特勒当然不干。
就不让你当总理
其实,希特勒曾考虑过接任副总理,但后来还是没答应。他不想吃半块面包,要来就得来整个的。他在与巴本争吵时说:“在向罗马进军后,意大利国王是否提出让墨索里尼当副总理?”这话体现出他想学墨索里尼,因此他举了这个例子,而墨索里尼是当了总理的。
当希特勒会见兴登堡时,他再次要求担任总理,但兴登堡非常瞧不起希特勒,他大喊道:“不行,不论是在上帝面前,或是在良心和祖国面前,这都是不行的。”兴登堡是老司机,老派军人,看不上希特勒。
愿望是美好的,现实是残酷的,希特勒跟兴登堡会晤之后,不但没当上总理,甚至连报纸都发出号外,说总统斥责了希特勒,把他骂了一顿,为此希特勒非常恼怒,一度离开了柏林。不过,希特勒已经预感到,自己离胜利只差“一里路”。于是,他调整行动策略,对纳粹党进行重新包装,使纳粹党徒改变了以往好斗的街头打手形象。当新国会开幕之后,纳粹党徒表现得非常平静,反对派发言时,他们只是静静地坐着,没在国会里大吵大闹,这样得体的行为,使戈林当选上了国会议长。
戈林当选上国会议长,这对纳粹党来说是件好事儿,不过这个时候还有一件好事儿,正中希特勒下怀,令希特勒又惊又喜——共产党向巴本政权提出了《不信任案》。对此,希特勒下令纳粹党不要反对共产党的这个提案,结果《不信任案》获得了通过,巴本下台,这等于帮了纳粹党的忙。这之后举行了议会选举,纳粹党丢掉了200多万票,少了34个议席。从表面上看,德国人民对纳粹党的狂热正在消退,可实际上,这时让希特勒出任总理的请求信不断向总统府涌来,这其中包括了像克虏伯、西门子这样的实业巨头,就连刚退职的巴本都开始支持希特勒。但1932年12月,兴登堡却出人意外地任命施莱彻尔为总理,这是德国自1890年俾斯麦去职以来第一位被任命为总理的将军。
为了控制纳粹,施莱彻尔希望实行“军事专政”,但被兴登堡拒绝。这个消息泄露出去之后,主要政党都把施莱彻尔当成了人民的敌人,这样施莱彻尔很快就被抛弃,1933年1月底,施莱彻尔内阁辞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