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要往何处去》《西游记》:中国的《神曲》(4)

我们要往何处去:价值主义与人文关怀 作者:吴祚来


4.文本分析

《西游记》第一回是“灵魂育孕源流出,心性修持大道生”,它早达尔文三百多年探讨人类的起源,而它的理论基础是中国古代的经典之祖《易经》!

诗曰:

混沌未开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开篇语为:

盖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一会为一万八百岁。……

《西游记》的如此表述如果由西方人来讲,可能是“很久很久以前……”。与《圣经》比较,《圣经》中上帝造人与万物用七天的时间,最后一天为休息日,天地本黑暗,上帝说要有光,然后就有了光。吴承恩也说天地本为黑暗,但使用了一个名词:“混沌”。吴承恩的理论基础是《易经》,“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阴阳交合之后生了日、月、星、辰四象。吴承恩引《易》曰:“大哉乾元,至哉乾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有了地,天地之气交合,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中国远古朴素的生命诞生观念是把天地阴阳“人化”,阴阳交合,产生生命。

《西游记》主角孙悟空就是天地化育而成。由于自身特有的灵慧智能,石猴子很快成为众猴之王。作者这种构思寓意并不像晚他300年的达尔文那样,把人看成一般猿猴的进化,而是把人看成是“灵猴”的进化!人有人的种族根源,这是中国朴素唯物史观的人种进化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