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摄事物时的实际行为,有时会反过来改变影像的意义。这种状况对第四章的“静物摄影”非常重要,同时也让我们对摄影的本质产生最深切的质疑。拍摄静物时,无论是实验或是抽象摄影,都是在狭小的空间中观察面无表情的物体。此外,在拍摄的过程中,摄影师必须不断地面对主观和客观的问题,思考是要拍摄出真实抑或假造,并思考到底是什么让摄影作品成为艺术。因为没有预设的风格、共享的政治立场或是明显的身份定位,这样的作品展示了当代艺术摄影的多样性,经由各种不同的拍摄方式(从使用大画幅相机到数码相机),扩增它的影响范围,并将摄影从重要的艺术先趋带领到通俗和商业化。静物摄影与雕塑和静物画等其他艺术媒体彼此交会的情形,在本章中也多有所见。
与人像、风景、静物等其他传统摄影类型相较,时尚摄影算是一种新的类别。过去十多年来,时尚摄影在艺术领域上获得了空前的成功。英国的策展人、作家夏洛特·科顿(Charlotte Cotton)曾撰写过大量有关时尚摄影和艺术交会的文章,她评论说:“两者尽其全力地相互灌溉,实验性地提供了纯艺术摄影得以制作商业影像的工作实例,就如同提供杂志直接与声名远播的纯艺术联婚的机会。”展览和摄影集让时尚摄影的作品可以再次呈现,并以有别于杂志内页的方式被了解。对艺术家来说,为时尚杂志工作有更多的自由、机会和挑战。第五章介绍的影像,展现了艺术家们为时尚世界所制作的复合作品、摄影师的“个人作品”,以及在商业与个人两边同受尊崇的作品。
第六章“纪实摄影”大概是最具意图和野心,同时有最多不同领域的实践者共同投入的摄影类型。“纪实”传统上的意义就是认证事实。随着一些摄影杂志等传统“纪实摄影”基地的迅速消失,画廊展示有关纪实的作品却在不断地增加。纪实摄影的主要支撑力量──确实性和诚实,这些摄影原本该有的特质逐渐减少。若从“纪实”这个名词最广泛的意义来看,它明确地挑战了“照片是一种记录和展现社交界的方式”的既有观点。最近有些研究认为摄影是一种没有主观、偏见和意识形势的“中立”媒介,它只是再现世界原本的样子。现在有一些新的纪实摄影师,他们策略性地回避过度情绪的新闻摄影,远离揭露人们可怕的受苦状况的社会纪实,试图找出介于传统纪实和艺术摄影间的敏感位置。本章介绍的一些作品,有些可能见证了既有的事件、有些是洞察了隐私的私密日记、有些则是强烈地表达政治声明。也有人把它作为人类学的工具,或是将四处找到的照片,转化再制为抽离原义的系列影像,让观赏者根据看到的线索创造想象的叙事。
从很多方面来说,城市的景观很有可能成为摄影的同义字,而这正是第七章“城市摄影”存在的原因。“街头”摄影唤起了人们用135相机随意拍摄的想法,他们用镜头捕捉城市里每天川流不息的人们,构成律动和诗意的影像。除此之外,也有人使用大画幅相机拍摄,虽然这样会让拍摄的过程变慢,但却对拍摄城市的艺术家们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当他们把镜头移开,取得更宽广的角度,看见在时间中凝滞的城市景致,独享宛若考古学遗迹般的景象(尽管有许多人生活其中)。城市不断地变换表情,有着平凡又美丽、疏远又诱人的多种面貌。而那些介于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神秘地带,或是人们每天匆忙而过的地方,都是本章介绍的艺术家们取景的好处所,他们透过摄影把人们忽略的事物转变为深刻。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全球化的威胁逐步高升、城市的个性同质化,对于居住其中的人们来说,正面临着重要的问题。西方文化的优势不断地增长,人们明显地被融合成一个巨大的全球性品牌,所有人看起来都一样,也喝同样的咖啡,形成了当代必须关注的课题。这些现象在远东区的城市最为明显,因为他们正在进行城市改建,转变的比其他城市都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