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国家的常识》4.1 “公”学

国家的常识:政权、地理、文化 作者:(美)迈克尔·罗斯金


第四章 英国的政治文化

4.1  ?“公”学

尽管许多人声称自“二战”以来,英国已经变成了一个能人统治(meritocracy)的国家,但是,有条件优越的父母依然是有帮助的。包括美国在内,没有一个社会纯粹是以成就为基础的。英国的上层阶级和中上层阶级传递他们优势的一个手段就是“公”学(“public” school)。“公”学实际上是学费昂贵的私立学校。这么称呼这类学校的原因是,它们最初的目的是训练男孩子为参与军队、公务员或者政治等公共生活作准备。几代人以来,伊顿、哈罗、拉格比、圣保罗、温彻斯特和其他许多著名的私立学校一直将富裕英国人的儿子塑造成统治精英。

一小部分13岁到18岁的英国年轻人学到的东西要比要求严格的课程要多。公学反复灌输个人风格:几乎是傲慢的自信、自律、统治训练。间谍小说家约翰·勒卡雷(John le Carré)厌恶地回忆起,“二战”期间他在公学的同学们对下层阶级“oiks”除了轻蔑以外没有其他感觉。勒卡雷在几十年后补充认为,至于阶级关系,自20世纪40年代以来“没有发生任何改变,除了‘绝对的没有什么’以外”。

英国的私立学校制度产生了一个校友(old boy)网络,联系学生毕业以后的生活。上层阶级的男人们经历多年的严厉批评、糟糕的食物和欺凌弱小,在老同学中形成了亲密的人际关系,他们经常互相帮助,以在企业和政府中获得职位。英国精英中的大多数都曾进过私立寄宿学校,其中包括一半以上的保守党议员。进这种学校的工党议员要少一些;布朗首相没有进过,但是布莱尔首相进过。撒切尔和梅杰内阁的大部分大臣都曾接受过私立学校的教育,但是在布莱尔和布朗内阁的大臣中,接受过私立学校教育的人是少数。直到20世纪70年代,大多数年轻的英国人在11岁的时候(“11+”)参加一个令人恐惧的考试。该考试选拔最好的学生进入国家资助的文法学校(grammar schools),而把大多数学生留在了现代中学(secondary modern schools,入学对象为考不进文法学校或技术学校的儿童——译者)。除了北爱尔兰以外,工党政府在所有地方逐步淘汰了大多数选拔性的文法学校,为所有儿童提供像美国中学那样的综合学校(comprehensive  schools)。这一举措并没有解决教育质量和教育平等这两个孪生问题。现在,富裕的孩子上寄宿学校,中产阶级的孩子上私立的走读学校,而与此同时,工人阶级的孩子上普通的公立的综合学校和技术学校,但有许多孩子辍学。直到“二战”以后,英国仍没有免费的高中体系。英国17岁的孩子只有65%仍在学校(包括技术培训在内)上学。这一比例是所有工业化国家中最低的。(比较数据:德国97%、美国88%、日本83%。)尽管有工党自“二战”以来的努力,但英国的教育依然脆弱,为阶级所分裂。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