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02.那一年,我们11岁

屹见-潘石屹:聊聊我们这个时代 作者:潘石屹


1976年,王小帅11岁,开始思考一些之前从来没有想过的问题,比如为什么上海人回不了上海?

王小帅长大后才知道,三线厂的人跟知青还不一样。知青就一个人,最后想办法调回去还有可能。也有部分不回去的,那肯定是在当地结了婚。但是三线厂呢,是全家。本来好端端的一家,结了婚的,有孩子的,结果统统响应国家号召,一起离开大城市,迁徙到了偏远的山沟。这是硬性命令,即便是你的爱人在另外一个工厂,只要一纸调令,马上就能调过来,带着孩子远赴他乡。

很多人就在那个陌生的地方一呆就再也回不去了。一辈子,甚至好几辈子。

我比王小帅大三岁,在我处于他那个年龄的时候,我还不知道上海是什么。我们那个村子比他们那个院子更封闭。唯一感觉和外界有联系的东西就是从村子附近路过的一趟火车,于是看火车也就成了我生活里重要的一部分。火车冒着烟缓缓开过来,钻出隧道,一节车厢连着一节车厢。车轮撞击铁轨的声音在山谷里回荡,我在山坡上津津有味地欣赏。那确实是一种欣赏,因为火车很长时间才经过一次,是难得一见的景观。

不过火车很快就开过去了,在进入下一个村子之前,会被一个山头完全挡住。我们很多小孩就追着看,越过那个山头,继续接着看,直到它彻底消失。

王小帅在大院里,我在山沟里,生活是一样的单调,对外面的世界是一样的懵懵懂懂。

我们潘集寨是一个只有二十几户人家的小山村,没有狗,一条狗都没有。这让王小帅很是理解不了,在他的印象中,农村一般都会有几条狗的,一到晚上狗吠声满村都是。其实这没什么可奇怪的,主要是因为养不起。基本上每家都养一头猪和几只鸡,剩下的就什么都没有了,一到晚上,整个村子安静得不得了。

那个时候我的主要工作是放牛。放牛是个很单调的事情,不像电影里或是古诗里表现的那样,我没有短笛,当然也不会吹。就是一个小孩拽着一头牛,牛低着头一点一点吃草,小孩在旁边看牛吃草。

除了放牛,我花时间最多的一件事就是看蚂蚁洞。我一直很好奇,蚂蚁洞里到底有没有王国,他们是怎么分配的,他们吃什么东西,住什么样的房子,房子的结构是什么样的,然后思绪就能顺着蚂蚁洞开始往下想,一想就是很长时间。

王小帅说我很有文学家的潜质,很擅长幻想,不应该当企业家,应该是一个文学家。

我不知道现在从事盖房子的工作,是不是当时受了蚂蚁洞的影响,但那时候的蚂蚁洞确实让我的童年有了一丝色彩。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