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基金经理徐智麟回忆这历史性一刻,至今仍激动不已:“3 月27 日中午,国泰基金拿到了通过会计师事务所审核的验资报告,意味着中午1 点开市后我们就可以买入股票。一开盘我就发出了第一笔买入交易指令,买入的股票都是我们早就研究确认下来的,总共大概有25 只,包括虹桥机场和上海汽车等一批本地股。事实上在此之前,我们已经作了详尽的研究和周密的准备,搭起了股票池,对所拟投资的股票有了一个初步的筛选。对基金的具体操作风格也达成了共识,那就是以价值发现为投资理念、以稳健平稳的投资组合和较强的风险控制手段管理运作基金资产,以期为投资者赢得长期稳定的投资回报。”
和现在新股发行一样,极低的中签率为基金金泰上市后火爆的走势埋下伏笔。4 月7 日,金泰基金和开元基金分别在沪深证券交易所上市,开盘后价格双双上扬。发行价为1.01 元(含0.01 元发行费用)的金泰基金开盘即飙升至1.45 元,收盘1.41 元,上涨39.6% ,中签的投资者当天获益44% 。同样发行价的开元基金以1.37 元开盘,收盘1.36 元,涨34.65% 。此后金泰基金一度连续涨停,5 月5 日盘中创出了2.43 元的最高价,累计涨幅高达141% ,一个月内成交金额过百亿元。净值仅1 元,市价却远高于单位净值,这在全球基金市场上都罕见。甚至有投资者说基金应像股票一样有“市盈率”,市价高于单位净值是合理的;可见投资者是把基金当成新股申购,上市后也是当成新股来炒。基金初创时期投资者对基金的认识可见一斑。
与此同时,第3 家基金公司的筹备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之中。华夏证券、北京证券和中国科技国际信托公司3 家机构商定共同组建一家基金管理公司——华夏基金管理公司。1998 年2 月,华夏证券公司邵淳董事长让我负责筹备华夏基金公司并担任总经理。后来得知,之所以选择我,是因为基金公司将来可能管理很多钱,需要稳健经营,可能认为我属于此类人吧。从此,我踏上了华夏基金的创建之路,与基金结下了不解之缘。
1998 年初,基金绝对是新生事物,许多人不知道基金为何物。我对基金也只知道些皮毛,好在有证券公司投资管理的经验,我放弃了令人羡慕的华夏证券东四营业部总经理的工作,紧张地投入到华夏基金的筹备和建设之中。很多人不理解我的决定,我开玩笑说这就像股票一样,在行情最好的时候就该卖掉。筹建基金公司最重要的是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搭建投资团队。从1997 年末到1998 年初,最缺乏的就是投研人员,有经验的基金投资人员几乎没有。基金试点能不能成功心里没底。基金公司注册资本金仅5 000 万元,与银行相比,是非常小的金融机构。从业人员大多愿意留在证券公司工作,不太愿意到基金公司工作。基金监管比较严格,每周要披露净值,每季度披露投资组合重仓股,投资运作公开透明;基金从业人员不允许买卖股票。对研究员来说,在证券公司能够向客户提供报告,在媒体上发表文章,很容易成名;而做基金公司研究员,不仅压力大,也没有名声。在证券公司工作是“铁饭碗”,丢掉待遇优厚的“铁饭碗”,从事待遇不高、风险很大的基金工作是有风险的。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戴勇毅、郭树强、王亚伟、林浩、江晖等陆续加入了华夏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