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唯有强者才懂得感谢(2)

心的处方笺 作者:(日)河合隼雄


要是明白了这些,再遇到没有被人感谢的情况时,做心理咨询工作的人就不会觉得愤怒或是奇怪,而是能够理解——原来他还是处在这样一个阶段呢。而当对方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能够说出感谢的话语的时候,我们也可以明白——啊,他已经变得相当强大了呢。

虽说是感谢,可表达也应该有度。如果总是毫无必要地不停表达自己的感激,或是送去不合适的礼物,那对方的心情与没得到感谢时的心情也无异。能适度衡量自己受到的恩惠,在心中存有相应程度的感激,并且确定这些不会对自身的存在造成任何威胁。这么一说,大家明白了吧,不是相当坚强的人,确实很难做到感谢。

有时候,需要事先就了解某个人心志坚强到什么程度。我以为,这种时候,判断这个人是否拥有能够适度地表达感谢的能力,可以成为一种极为可靠的衡量方法。

我有必要再次重申,在感谢这点上,适度是非常重要的。那些仿佛得了“感谢病”的人,其实也并不太坚强。

基本上来说,感激之情是不需要那么显眼的。

[ 谢谢,再见]

现在的所谓“心理学市场”上铺天盖地地充斥着要感谢一切,甚至是要感恩。随便参加个所谓“心理小组”,仿佛最后不煽动一下感恩的情绪,就不“心理”了一样。要感恩一切,感恩世界,感恩父母,感恩一切美好的,感恩一切伤害……说实话,这些真让我难受。也许是我还不够他们那么强大吧。

我不会矫情地要你感谢伤害。即使发生了一个伤害,让你有机会处理伤害,让你通过斗争增强免疫力,可对伤害本身,我觉得或许你可以原谅,但没什么可值得感谢的。

发生的一切事,都不可能是完全好或完全坏,一定有着很复杂的成分。我想,一个成熟的人应该可以区分这些不同的成分,一分为二地看待事,看待人。

父母的爱是完全的吗?我看未必。工作中,时常可以遇到被父母深深伤害的人,这些伤害,有的确实是无心之举,有的是半有意的,有的,根本就是有意的伤害。

如果对所有这些伤害,我们都要求别人去接纳、去感谢,我想,这对当事人来说未免太过苛刻,而且也太不公平——为什么伤害可以被允许,对伤害生气却不被允许?

只是当事人往往也一方面很生气,一方面又无法接纳对父母生气的自己。于是,这些怒火只能压抑,只能继续伤害自己。此时,他们对父母——对伤害自己的人——的看法常常在两个极端波动,要么就是觉得他们竟然这么对待自己,太可恨了,要么就是觉得父母养育了自己,自己竟然会这么想,太混蛋了,要么就是这二者间的波动转换。即使是在这两种想法间波动,他们的想法仍然是片面的,因为在他们看来,父母养育自己和伤害自己这两种成分无法同时共存,因此才会产生矛盾,产生痛苦。

当一个人的内心力量还不够强大时,他得把全部精力都放在舔舐伤口上,能够让伤口不再变深,已经是很了不起的成果了。只有当内心力量变得强大了,人变得足够成熟了,他才能够全面地看待问题,允许一个问题同时存在几个不同的部分。

父母确实有值得我们感谢的部分——他们给了我们生命,不管那是有意为之还是无心之举。如果父母伤害过我们,我们会因此而生气、愤怒也是正常、理所应当的。如今我们已经成人了,不想再受父母的约束,想要离开父母,这也是自然的。于是,当内心足够强大的时候,我们就能够爱值得爱的,愤怒该愤怒的,对该感谢的部分表示感谢,对该远离的部分说再见。

以上所说,不仅对父母如此,对师长、对上司,恐怕也如此。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