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物质不断丰富,便利设施不断增多,为人们不计后果地扮演“理想的××”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勉强为之的情况也因此不断增多。比如我们前面所说的例子就是这样,因为有了私家车,有了便利的超市,在职场不用太过拼命也能得到足够多的工资,这许许多多的条件,让他更容易当上理想的丈夫,而最终他却走向了那种不可收拾的结局。生活的便捷,效率的提高,这些都会将人类本应具备的从容无情地夺走。
在未达成理想以前,会存在诸多的阻碍,所以在漫长的道路上,暂且将理想这一灯塔作为目标前行并不成问题。理想并不是那么容易接近的,所以暂时没有触礁的危险。不过,当灯塔看起来越来越近的时候,我们就必须多加谨慎了,不单要关注那座灯塔,而且还要在黑暗中凝神观望,在遥远处发现其他灯塔,把它当成新目标,重新调整我们前行的航线。
最近几年,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了。注意力只是集中在灯塔上,集中在水上,却想不到有潜水艇从水下袭来,瞬间把自己撞进了海里。所以,我们不但要看着上方,也必须时刻警惕脚下看不见的地方。我们现代人的人生航路,真是困难重重。
[“被理想”的人]
我们有时候会不自觉地去理想化看待别人,或是被别人理想化了。倘若我们和对方理想化的内容根本风马牛不相及,那倒无所谓了,怕就怕在我们拥有一些被理想化的素质,看起来,似乎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理想,特别是在对方对自己很重要的时候,我们就不仅会为了自己的面子,还会为了满足对方的需求而拼命努力。比方说,有人一脸崇拜地对你说:“你法语一定说得特别好吧!”假使你一个法语单词都不认识,也根本没有学法语的打算,这话八成对你没有太大影响,可以一笑置之,顶多有些小尴尬。可如果你确实学过法语,你恐怕会觉得说出“说得不怎么样”的真相会愧对对方的崇拜。如果对方是你爱慕的女孩,恐怕真相就更难说出口了。为了继续获得你爱的女孩的崇拜,你得在背地里把早就扔到垃圾堆里的法语书捡起来,拼了命地学习。
这样被人理想化,当然有好的一面,比如可以激励人奋斗。不过,如果总要不停地努力扮演理想的角色(比方说,有时候并非努力就能解决一切,任凭你怎么努力也可能根本讲不好法语),人就会感到无穷的压力。因为此时,人总要拼命地为他人圆梦,即使对方嘴上不说,也会因为压力而感到对方不允许自己卸下角色,对方就像是个孩子一样,要求自己满足他。
这种沉重的理想化主要出现在重要的关系,尤其是亲密关系上,比如夫妻(恋人)之间,亲子之间。我这里所说的“理想化”,并不是指多远大的理想,即便是日常生活中对他人的要求,也一样可能源于自己的理想化,比方说,要求别人洗脸后必须拧干毛巾,吃完饭必须洗手等等,因为你理想的对方是那样做的。这些事说起来很小,可实际上,也有不少家庭是因为这样的导火索而解体的。因为它们表面看起来只是小事,但隐情却十分复杂。就这一篇的主题来说,这些小事上的要求至少体现了你想要对方为自己改变。换句话说,在这样的关系中,你想要的不是奉献,而是索取,是自身需求的满足。
如果你也曾这样把他人理想化,或者要求他人变得理想化,那么就要扪心自问,你的希望和要求,本质上是出于希望促进对方成长,还是希望满足自己的需要?
此外,对他人有理想化的希望和要求,其实还意味着你只爱对方“好”的一面,不接受对方“不好”的一面。你也许不服气,觉得自己的这种做法是为了对方好,不能让对方放任自流,那你也请问问自己,当你渴望爱的时候,你是不是希望别人能够爱你的全部,爱现在这个有缺点的、真实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