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开国第一战》第四章(13)

开国第一战(套装全2册) 作者:双石


毛泽东还着重提醒朝鲜代表,注意应付后一种可能性,确保充分的后备兵力,更要注意敌人可能前来进攻的防御据点,如仁川—汉城和镇南浦—平壤地区。可惜全是白说!

形势瞬息万变,还得未雨绸缪。

8月下旬,根据代总参谋长聂荣臻建议,中央军委决定,调位于华东地区准备用于解放台湾的第九兵团(辖第二十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尽快集结于津浦铁路附近,作为东北边防军的二线兵团;在西北地区刚结束剿匪作战的第十九兵团(辖第六十三军、六十四军、六十五军)则集结于陇海铁路附近,作第三线部队。

8月26日,周恩来再次召开国防会议,检查东北边防军的准备情况,决定从第四野战军各部队抽调10万老兵,准备于开战后补充一线兵团。会上还估计到战争第一年伤亡将会有20万人左右,并要求准备相应的医疗力量。会议同时决定向苏联订购装备,加速空军、装甲兵、地面炮兵和高射炮兵建设,要求各兵种制订3年建军规划,以适应一旦参战的需要。后来战局发展,处处证明了这些决策的英明、正确、及时。8月27日,毛泽东将调集兵力的决定,电告正在西北的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彭德怀。临阵吹风!

9月1日,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武官柴成文被周恩来电召回国,当夜,柴成文按与倪志亮大使共同商定的《汇报提纲》,向周恩来扼要汇报了朝鲜局势,并提出了两点看法:美、韩军退出大田后,人民军与敌人已形成对峙,难以再进;在没有制空权和制海权的情况下,长期顶下去,十分不利。而朝鲜西海岸战略地位十分重要,美军有可能选择在仁川登陆。

周恩来仔细听完汇报后问:“万一情况有个突然变化,需要我们出兵入朝作战,你看会遇到什么困难?”柴成文认为,运输和语言不通问题比较突出,将来作战就地补给是不可能的,粮食和弹药都不可能像国内战争那样取之于敌。毕竟来自战火纷飞的朝鲜,倪志亮、柴成文对未来作战会遇到的问题的考虑要深入和具体得多。周恩来让柴成文在京待命,并吩咐将《汇报提纲》“印发政治局常委各位同志”。老兵柴成文知道,中央已经在准备应付最严峻的局面了。他既忧虑,又振奋。

9月12日——也就是仁川登陆的前三天,周恩来在会见苏联驻华军事总顾问M.B.扎哈罗夫大将时,曾询问过苏方有无美军可能在仁川登陆的情报,并指出了这一危险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