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对此一直争论不休,但我对自己的观点毫不怀疑。我相信技术推动了社会进步。一直都是这样。
在20世纪50年代,北加利福尼亚地区在电子产业的地图上还是个不发达的地区,不像今天硅谷在科技产业地图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在我的家乡,所有拥有电视机和收音机的家庭必须自己手动更换这些电器里坏掉的真空管。杂货店里都摆放着巨大的真空管测试仪,每个家庭的大人和小孩们都知道如何使用这些仪器。当电视机出现故障时,我们就打开电视机的外壳,将里面的所有真空管拿到杂货店,一一插入测试仪里。测试仪上有一个仪表能够显示所插入的真空管是好是坏。杂货店里可以买到新的真空管,所以在测试完之后我们就买回新的来取代坏掉的,再把所有的真空管一一装回电视机里。
如果你那时候特别小,可能对当时的情形没什么印象,我告诉你,这是个很麻烦的办法,但效果还不错。唯一不好的就是它费时费力,需要有人把所有的真空管都拆下来、一一测试再逐一装回去。实在是太麻烦了!我曾仔细地观察过这些管子,试着分析里面物质的组成成分。那仅仅是一些细丝,会发热并像灯丝一样会烧断。它们看上去如此简单。我思考过如何制造不会烧断的真空管,或是制造出不使用真空管的电视机。这样的话,能给人们带来多大的便利啊!
我总是在考虑技术的同时也去考虑技术给人们带来的影响,小时候我是这样,成年后依旧如此。比方说十岁的时候,我告诉爸爸说我长大后,想当个像他一样的工程师,也想做像沙克莱克小姐那样的小学五年级老师。融合领先的技术和人文关怀成为我长大后的毕生追求之一。在设计电脑的时候,一些只为技术狂热的极客们考虑的仅仅是加上一些芯片,整个设计就完整了。
而我还会考虑整个设计应该像个艺术品,应该能给使用者带来最大的便利。这是我设计我最早的计算机作品时的目标,这一计算机后来发展成了Apple I。Apple I是第一台带有键盘、允许使用者输入的计算机,也是第一台包括了显示屏的计算机。“实用技术”的概念对我而言仿佛与生俱来,我在小时候就时常憧憬能够利用技术制造人们方便使用的机器。事实上我也做到了!
不管怎么说,认识我的人都会说我是个百分百的工程师,同时也是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