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别永远伤在童年》第1章 童年创伤怎样影响你的一生04

别永远伤在童年:如何疗愈自己的内在小孩 作者:(美)约翰·布雷萧


上面所有例子中的人,都依靠外在的事物来塑造身份意识,都有着共依存问题。

在不正常的家庭系统中,共依存会被强化。例如,酗酒会影响家中各个成员,会对每个家庭成员都造成巨大威胁,使他们长期处于超常的警戒状态。一般来说,适应压力应该是一种暂时状态,绝不应是长期状态。一个有长期酗酒问题的人,就会对自己内在的情绪——感情、需求和欲望——感到生疏和麻木。孩子们也需要安全感和健康的情感,这样他们才能了解自己的内心。他们也需要他人的帮助,帮他们区分哪些是思想,哪些是情感。若是家庭环境充满指个体尝试着把与自己有关的各方面整合起来,形成一个协调一致、不同于他人的独具“同一风格”的自我。非正常的过激行为,如药物的滥用、激烈的情绪、身体遭受暴力或侵犯,孩子就得将注意力放到应付外在的这些情况上。时间一久,他们的内心就无法产生自尊感。人一旦缺少健康的内在生活,就会自我放逐,去寻求外在的满足感。这便是共依存,是内在小孩受伤的表现症状。共依存的行为表明,这个人的童年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他不知道自己是谁。

侵犯行为

通常情况下,心里藏着受伤的内在小孩的人,都是长期遭受心灵折磨的人。世界上的许多暴力和惨剧,常常都是这个受伤的内在小孩造成的。希特勒童年时常遭到父亲的毒打和羞辱,这让希特勒痛不欲生。后来,他把这种残酷行为变本加厉地施加到千百万无辜的人身上。

我想起了我的来访者道森。因婚姻问题来我这儿咨询时,他是某夜总会的安保人员。一周前他刚把一个客人揍得下巴骨折,他激动地给我描述那个人怎样惹他动手。其实那个人不过是在他面前摆出一副硬汉姿态罢了。在给道森做心理辅导的过程中,我发现他总是有受害者的心理。侵犯者不会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 随着了解的深入,我渐渐明白,道森其实经常处于恐惧中,他一感到恐惧就会想起小时候的事情。那时父亲很粗暴,常常揍他。每次父亲发火时他都吓得瑟瑟发抖,但是如果继续做这个被吓破胆的自己,是无法得到安全感的。因此,道森认同了父亲的“自我”。他变成了他的父亲。一旦出现类似童年时的暴力场景,旧日的恐惧感和无助感就会重现心头,道森也就成了他害怕的那个残暴的父亲。父亲怎样伤害他,他就怎样伤害别人。

侵犯行为是人类毁灭的主因,它源于人在童年遭受暴力时,那些痛苦和困扰没有及时得到及时化解。这个曾经无助而受伤的孩子,长大后成了侵犯者。为了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明白,对孩童的多种暴虐行为,会促使这个孩子长大后成为侵犯者。尤其是体罚、强暴以及严重的情感打击,更易使人产生这种影响。心理治疗师布鲁诺·贝特尔海姆将这一过程称为“与侵犯者认同”。性、身体和情感上的暴力对孩子来说太恐怖,在受虐的过程中,他无法保持自我。为了熬过这种痛苦,他完全丧失了自我同一性,反而认同侵犯者的身份。贝特尔海姆这项研究的主要对象,就是德国集中营的生还者。在最近的一次工作坊活动中,一位纽约来的治疗师举手发言。她自称是犹太人,并向大家详细地讲述她母亲在纳粹集中营里地狱般的遭遇。故事中最令人害怕的是,母亲对待她的方式,正如当年纳粹警卫对待母亲一样。母亲常常毒打她,从她三岁起就骂她是犹太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