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个老中国通(4)

午夜北平 作者:(英)保罗·法兰奇


沃纳那时在北京住的洋人社区又小又密,比上海和天津的外国人少多了——真的仅限于外交官、占据中国海关职位的外国人以及传教士而已。谁要是走出使馆区后面一定会跟上一大群人围观,个个都叫嚷着“洋鬼子”——意思是外国的魔鬼。使馆区的面积也小得可怜,直到义和团运动之后面积才扩大的。当时只有基尔鲁夫百货和一家瑞士人开的查莫特饭店,仅此而已。北京是个遥远奇异的城市,这是一个艰难的差事,可是沃纳一到这个国家就知道这将是他要献出一生的国度。

他沉浸在北京的独特风景和气息当中:手推车吱吱扭扭的经过挤满人群的城门口,庄严的内城和城墙外散漫纷杂的外城形成鲜明对照。他喜欢街上的走贩,卖稀奇古怪小吃的摊点——里面从炸水果到冰甜点、烤蛋黄和塞满米饭的藕夹应有尽有。他也承受住了北京定期的让人伸手不见五指的沙尘暴以及夏天暴雨带来的洪水,还有地狱般的炎热和冬天冻彻骨髓的寒冷。

两年的见习期一结束,沃纳就开始从一个职位调到另一个职位,在外交序列上平稳地上升着。他在北京的使馆区法庭待过一阵子,然后调往广东一年、天津两年、澳门又两年。去澳门之前他休假一段时间,到中殿律师学院[4]学习,拿到了律师资格以便扩展自己未来作为领事的前程。回到中国后他得到了提拔,但却被派到一些小城市——一年在杭州,一年在罗星塔[5],还有一年在热带岛屿海南岛上水汽氤氲的琼州,后来几年是在遥远的北部湾的北海市。

之后他又继续沿着外交序列上升,到新开的通商口岸江门上任——那里可真是个小地方——然后又是回英国休假一年。回来后终于被委派到一个繁忙的茶叶港口九江担任领事。在那里他待了四年。

这些年沃纳都一直是单身。然后在45岁的时候,他终于遇到了自己未来的妻子。

格拉迪丝·尼娜·雷文肖是来自英国一个古老家族的23岁的大家闺秀。她1886年出生于布莱顿,是四个女孩中的老二。他父亲,血统高贵的查尔斯·威瑟斯·雷文肖中校是个传统的帝国英雄。他曾是名闻天下的印度政治局[6]成员,也指挥过印度的军队,还是第二次阿富汗战争的老兵,亲自参加过坎大哈的战斗,最终占领了喀布尔。他还是前大英帝国驻尼泊尔大使。雷文肖中校极富运动精神,是个神枪手。沃纳对他崇拜有加,说他是“英国人的杰出代表”。

格拉迪丝·尼娜的童年大多是在室外度过的。不是特纳斯山脚风景秀丽的苏塞克斯山村就是印度拉杰普塔纳区的某个兵站。她和她的家人跟他父亲在印度的拉杰普纳塔、塞坎德拉巴德、波斯湾的梅瓦尔、迈索尔、库格等各地任职,直到他后来成为英国瓜里尔居民,可后来又去了尼泊尔。1906年,他退休带着家人回到了苏塞克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