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中国的经济总量排名世界第八,人均GDP为849美元,中国政府认为实现了“初步小康”,并制定新的目标,到2020年经济总量再翻两番,人均GDP达到3000美元,实现“全面小康”。然而,中国奔跑的速度超过了蓝图上的梦想,仅仅8年,3000美元就被甩在了身后。
2009年公布的一组数字也标志着中国从低收入国家向中等收入国家迈进:60年来国内生产总值实际增长77倍;财政收入增长约1000倍;外汇储备增长1万多倍,位居世界第一;进出口贸易总额位居世界第三,占世界贸易比重达79%。年末,刚刚上任的美国总统奥巴马,径直闯进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温家宝总理主持的“基础四国”立场协调会,边走边喊:“总理先生,你准备好了和我见面吗?准备好了吗?”中国在全球地位的变化可见一斑。
2009年,中国不负众望。在4万亿投资计划的刺激下,GDP比上一年增长87%,超额完成“保八”目标。除山西外,内地全部省份实现GDP增速“保八”。其中内蒙古的GDP规模距“万亿”只有一步之遥,增速达到169%,比全国平均增速高82%,连续八年保持中国第一。以至于内蒙古自治区主席巴特尔称,“要适度降低经济增长速度,不再追求GDP增速的全国第一。”中国几乎所有的省市能够挣脱金融危机的阴影,保持高歌猛进的态势。唯一拖了后腿的是大张旗鼓进行煤改的山西省,当地政府亦承担了强势煤改的阵痛。即使如此,山西省的GDP增长仍达到了西方国家望尘莫及的6%。
2010年,来自数字上对宏观大势的辉煌描述仍在继续,是年第二季度,中国继2005年超过英国、2008年超过德国后终于超过日本,GDP位居世界第二。2011年,不管经济大势多么“极其不易”,数字的曲线仍在漂亮上扬。人们在情绪上一遍遍重复“大国崛起”,开始对改革开放以来的数字盛宴习以为常,并开始关注国富的细节注脚。
国家在“大富”的路上越走越远。一个以近“10%”数字增长的国家,财富在短时间迅速膨胀和分配,我们正集体从“初步小康”迈向“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确是一个诱人的蓝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