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谁给谁添堵(2)

晚清帝国风云:祸起东南(下) 作者:关河五十州


湘军之前的粮饷,主要是依靠士绅捐资。士绅的钱也是钱,不是光靠一个口号,人家就愿意把真金白银给捧出来。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你拿了钱,必须按其捐资多少奉送一个相应的虚衔。

饶是如此,劝捐仍收效有限。毕竟,在兵荒马乱、穷字当头的岁月里,谁兜里的钱都不多,这是怎么劝也没用的。早在衡阳练兵时,曾国藩就叫苦连天,慨叹“劝捐之难,难于登天”。为此,他甚至不得不改“劝捐”为“勒捐”,也就是向湘中大户进行强制摊派——不想捐也得捐!

在江西,劝捐是完全不顶用的,因为湘军奉出的那些虚衔白条,当地官府不承认。官府不认账,多大的官帽都变得一钱不值。久而久之,再也无人肯对湘军进行捐纳。至于勒捐,湘军属于客军,当然也做不出来。

曾国藩只能从湖南得到一点儿粮饷,但与胡林翼的情况类似,这点儿接济少得可怜,根本就不够用。

辞职不行,要钱没有。曾国藩就像被吊在半空之中,上不着天,下不着地,几乎到了无路可走的地步。

直到幕僚郭嵩焘献厘金之策,才给曾国藩开辟了一条新路。

郭嵩焘随湘军赴援江西,路上遇到贩盐的,便跟他们攀谈起来。在盐贩子那里,郭嵩焘看到了一份太平军签发的税单。原来太平军也对商人设卡征税,这使郭嵩焘受到了很大启发。

战争对农业而言,具有极大的破坏性,但它同时给敢于铤而走险的商人带来了发财机会。特别是盐这种东西,谁都少不了。而由于战争期间交通堵塞,战乱地区的盐可能比黄金还贵。

郭嵩焘设计的厘金,相当于一种商业税,税额一般在百分之一,故以此名。对于冒险牟取暴利的商人来说,这点儿税不过九牛一毛,肯交也愿意交。

于是曾国藩设立厘局,对过往商人设卡抽税,由此大大缓解了窘境。但如此一来,他又得罪了陈启迈。陈启迈认为江西是他的地盘,要设卡也得由他来设。曾国藩连招呼都不打一个,就把这么肥的活儿给抢去,不是给人心里添堵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