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王华还在余姚读书备考,大舅哥诸介庵前来探望。王华就让小守仁出来拜见舅舅。结果,就因为在王家多看了几眼,诸介庵再也忘不了这个外甥清秀的容颜(王阳明的母亲姓郑,诸介庵并非王阳明亲舅舅,所以就算以今天的科学观点来看,也不算近亲联姻)。
王守仁年纪虽小,待人接物却很有分寸,落落大方,让诸介庵越看越喜欢(可惜小守仁日后在京城捉弄人的时候,老舅从来不在现场)。他立刻想到,这孩子再过几年,上门提亲的恐怕早把门槛踏断了。到时候,只怕自己长相平平的女儿,连入选大名单的机会都没有了。
不行,先下手为强,他立即开门见山地向王华提出了自己的想法。
当时的王华只是一个举人,能不能中进士当大官还是未知数呢,人家诸介庵怎么说也是南昌府的公职人员,已经有了铁饭碗。再说无论从王诸两个家族的利益,还是两个男人的交情来说,都不能拒绝这门亲事。
至于诸小姐相貌如何,是否让儿子满意,这可不在王华考虑的范围。娶妻娶德,这是中国读书人的传统理念(不满意还可以娶妾娶色嘛)。
诸介庵开口向王华提亲,王华很快就答应了下来。自从订下了这门娃娃亲之后,诸介庵在官场上也是好运连连,几年的工夫,就当上了江西布政使司参议(相当于副省长)。在南昌城,他们家也算是名门望族了。
王华就更不用说,很快高中状元,在北京有了体面的工作,体面的府第,体面的新夫人。原来王华家的条件,似乎配不上诸家,现在,情况已经向着相反的方向发展了。
不过,这王华和诸介庵不知道怎么想的,古往今来,有几个是在女方家里办婚礼的?应该是诸老爷子太喜欢女婿了,也太看重这门亲事,想着法儿帮王家省钱。这天是黄历上大吉大利的日子,诸介庵的府第装饰一新,南昌很多有头有脸的官员和名流都来了。热烈欢快的气氛中,一对新人走了出来,开始走结婚的各种流程。在座的来宾警惕地交换了一下眼神,这阵势他们从来没见过啊。
只见这对新人身着盛装,一个顶着大红盖头,那当然是新娘子;另一个,脸上却戴着图腾面具!在众人的一片惊诧声中,久经大场面的诸介庵不失时机地站了起来,说这是女婿那边的风俗。既然把婚礼都放在娘家办了,当然也要尊重一点人家的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