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格竹失败,否认的是朱熹(1)

心学圣人:王阳明 作者:燕山刀客


格竹失败,否认的是朱熹

回京后不久,弘治三年(1490)王守仁就和老爸一起回了老家余姚,伴随他们的,还有爷爷王伦的灵柩。王守仁的悲伤无以言表。十三岁失去了母亲,十九岁失去了爷爷。人生,就是一次又一次与亲人的别离。生又何欢,死又何惧?人,来于尘土,最终还是要归于尘土。

办完丧事,王华回北京上班,但把王守仁小夫妻留在了老家。

老爸的用意很明确:专心学习,突击科举。留在北京这个花花世界,分心的事情太多。

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竹子不仅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文化的象征。王伦生前特别喜欢竹子,他不仅自称“竹轩翁”,还在自己的屋前屋后种满了这种植物。

在那个年代,朱熹是仅次于孔子的第二大圣人。他的《四书集注》是科举考试的指定教材,他的思想被官方和民间一致推崇为经典。小守仁既然立下了当圣贤的愿望,对于朱熹的学说,就不可能不仔细研究。

而朱圣人最著名的观点,莫过于“格物致知”。大意是说,任何事物之所以呈现出现在这个状态,是因为其内部有“理”,也就是自身的规律。只有不停地格物,与事物做亲密接触,才能明白其中包含的“理”。

在与娄谅的交流中,这老爷子也持同样的观点。

那还等什么啊。王守仁约了一个姓钱的朋友(小人物,历史上没有留下全名),每天早早起床,吃过了早饭,就站在院中的一棵翠竹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竹叶。在十九岁的他看来,透过竹子,看到的是整个世界,参透了竹子的变化玄机,也就掌握了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

一个时辰,两个时辰,一天,两天……他们忘记了吃饭,忘记了喝水,忘记了周遭的一切,眼中只有这棵小小的竹子。到了第三天,小钱同学就劳累过度,不陪王守仁玩了。守仁表面上安慰了小钱一下,内心里却在笑话他没有毅力,没有成圣的机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