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读书即使成功也不过是个土财主(2)

为什么是毛泽东 作者:任志刚


14到15岁大约两年的时间内,毛泽东成天在地里跟家中雇的长工一同干活,毛泽东记忆深刻。

这是毛泽东最不同于中国其他的领袖们的地方,他是中国近代领袖中唯一真正在土地上劳作过的人。一亩地里能够打多少粮食,他是知道得清清楚楚的,面对大跃进中的宣传说亩产上万斤,毛泽东说这是吹牛、放大炮,并对某位领导说,你没有种过地,我是种过地的。仅仅通过这一段话,我们是无法知道这位领导是谁的,因为中国近代的领袖们都没有真正种过地,毛泽东是很特殊的。通过比较会发现他与其他的领袖最大的不同,就是他成长过程中,其心不甚苦而只是体乏过,这是绝对罕见的,也可能是最重要的。我们有一个最特别的发现,同样是面对困难,有人是受苦,有人是自苦;受苦是被动的,自苦是主动的,结果大不相同。站在人类思想最高峰的人们,无一例外,全是自苦,基督有王室血统,佛陀就是王子,马克思是博士。毛泽东家是富农,他幼小的心灵从没有沾染到恶毒的汁液,他完全是一种更主动的、更为积极的心劲起着主导作用。追求精神上的进步来自本身的内在的动力而非外界的压迫,这样的经历和心态产生了两个重大的结果:一个是中国的变革更加阳光些,一个是持续的时间更长些。这多少能解释为什么毛泽东终其一生都不曾安定,他不断地被更高尚更远大的目标所激励,对大多数追随者来讲,这是令人筋疲力尽的作为,但他却乐此不疲。因为精神力来自头脑而非身体,所以对毛泽东来讲,随着年龄的增长,他的力量不但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的。对他的一些追随者来讲,他走得太快了、太远了,难以跟随,但对中国这个落后的积重难返的社会来讲,这却成了变革的最大动力。

毛泽东劳动的时候,依然坚持读书,这叫毛老爹很不愉快,父子曾有过冲突,毛泽东突击劳作来挤出时间,最后在完成老爹交代的较重的劳动任务后,老爹不再干涉他看书,父子二人达成基本谅解。我们无法不感叹命运造化之功,大部分父亲都希望儿子读书,恨不能将书山搬到儿子面前,可能就是因为太容易,反倒多数不爱书,真要是不让孩子读书恐怕是多数孩子就不读了。所以左右不是的可能性最大,像毛老爹这样的家长不叫读书,而毛泽东自己非读不可的总之是少而又少的,由于获得读书的许可如此不易,促成了一个难以想象的结果:读书伴随了毛泽东一生。进过毛泽东中南海故居的人就会惊讶地发现,毛泽东的大床上一半摆着书。一个人要是读几十年的书,那他的知识该是如海一般的宽广渊博了,更重要的是他能读懂绝大多数的书。

少年毛泽东为什么如此热衷于读书呢?这样的种子是怎样种进毛泽东的心田里的?无法想象没有读书的毛泽东通过什么途径进入中国的领导阶层,也就不可能再有后来的一切革命,所以读书是毛泽东成功天梯的第一阶。在过去的人类历史上文盲并不意味着一定不能成功,朱元璋就是文盲最终成了皇帝。未来依然会有文盲在某些关键领域里获得成功,例如积聚财富,但不会再有文盲成为社会的领袖,差一点读不成书的毛泽东最终成为一个学识巨为渊博的人,周恩来就曾对来访的尼克松说,毛泽东读的书太多了。读书并不意味着一定能够成功,因为读书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但不读书即使已经获得些许成功也不过是个土财主罢了。英国名人培根说读书有三种用途:增长才干、消遣和装饰。第一种用途最直接,就是读书可以增长才干,也就是说读书可以获利或得到力量,这是大部分人读书的动力,尤其是学习科学和技术更直截了当。读书还可以作为消遣,这一用途主要体现在培根所处的时代,那时读书尚是贵族的喜好,作为时髦的风气,显然读书是最能达到人畜无害的,值得提倡,领袖喜欢读书可比喜欢打高尔夫对社会的影响更正面。读书的第三种用途是可以作为装饰,这其实也是最容易叫人忽略的,但也是读书很有用途的地方,就如同女人都要化妆一样,虽然说起来有人鼓吹素面朝天最好,但事实上除了少数天赋极好的小女人,绝大多数美女都是画出来的,这就是装饰的作用。世俗力量如权力与财富对男人来讲是躯干,读书意味着有文化,文化就是男人的装饰和面子了,有势力的人如同山峦,有知识的人如同星斗,被人称之为泰斗就意味着他具备世俗力量和真知灼见。读书的这三种用途到了毛泽东这里达到了极大化:读书增长才干,毛泽东读了一辈子书,也检验和应用了一辈子知识和理论;读书可以修饰,毛泽东的光芒也来自他的博大精深;读书可以消遣,高处不胜寒,站在人类历史高点的毛泽东是孤独的,他的消遣只能是和人类历史上的天才们交流,渠道就是读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