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开表演:“现场的和危险的”(瘦李奇[Thin Lizzy])
一旦乐队或者艺人“学”会了一些音乐,有了野心和自信心,他们通常都会寻找进行公开表演的机会。现场对发展和尝试新的音乐、推广唱片并使之流行非常重要,特别是在它们最初的发行上。现场也是摇滚乐意识形态的核心,代表着作者身份和创造力,并伴随着与现场行为有关的身体上的活力、精神上的紧张与释放:
这是让你不断前行的动力。在台上的两个小时,每个人都完全同步,这就像一个完美的宇宙,这宇宙没有任何瑕疵,直到第二天早晨。第二天醒来,你吃不上早饭,还要一天赶12小时的路(去下一个演出)。
(Joe Ely,in Pollock,2002:111)
在那种观众与表演者身体上非常接近、聆听体验与实际表演也非常接近的场合,我才用“现场”这个词。当然,历史上,在录制音乐到来之前,所有的音乐都是现场的,也都是现场体验的。现场音乐各种各样:街边或地铁里街头艺人的表演,在俱乐部或者音乐大厅里的演出,还有在“户外”,特别是那些户外音乐会和音乐节。
“伪现场”演出的发生与它原来或实际表演发生的地方有所不同,并通常通过一些中间媒介的技术得以实现:通过电影和电视,或者通过广播、声音复制系统、互联网或者网络广播出现在众多录音格式中。伪现场体验通常与原始演出并不在同一时间框架内,尽管“现场直播”也能通过广播和卫星电视实现。乐迷和音乐家都能够感觉到这样的表演存在着某种等级制度,这种等级制度明显地倾向于将观众身体上的接近等同于真正的“表演”和与表演者的亲密,也等同于带来更加真实和令人满足的音乐体验。
各种形式的表演以及相关的场地,以音乐为媒介,创造了表演者、音乐文本和消费者之间的叙事联系。它们在通俗音乐中的意义体现在音乐中仪式、愉悦和经济之间的相互关系。各种表现形式的表演都是为了创造观众,满足个人的幻想和愉悦,创造通俗音乐偶像和文化神话。有时候,演出活动甚至能够概括和代表通俗音乐的关键时期及其转折点。伍德斯托克音乐节(The Woodstock Festival,1969)至少在意识形态的层面上代表了20 世纪60 年代反主流文化的高峰,而滚石乐队(Rolling Stones)在同年12月份举办的阿尔蒙特演唱会则宣告了它的结束。这些活动在乐迷、音乐家和创作者当中作为一种文化性的速写潮流——“伍德斯托克”——这个词本身就带有一系列含义,这也正是这些活动的意义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