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执著的凯旋(5)

力挽狂澜:保罗-沃尔克和他改变的金融世界 作者:(美)威廉·西尔伯


美联储的高利率政策,遭到了国会的强烈反应。有人扬言要联储主席的人头——要弹劾沃尔克——甚至质疑美联储是否有必要存在。卡特总统对沃尔克也很不满,虽然他不能直接去干预沃尔克的政策,但是其对美国经济短期内造成的严重影响,作为一个谋求连任的总统来说,是不可能不关心的。卡特认为,他后来之所以败在里根手下,主要是美联储的政策使然。里根当选之后,情况并未改善,通胀依然高企,失业率达到8.6%。虽然里根同样不满,但是他认为美联储应该是独立的,总统无权威逼美联储主席下台,也不能撤换任何理事。里根的竞选口号是减税,刺激经济,但是减税直接减少财政收入、扩大债务,从而引发通胀预期。所以里根上台之后,美联储的形势似乎更加严峻。

沃尔克坚持认为,必须削减财政赤字,在此基础上再对税收政策作出最后的决策。沃尔克谦恭而强硬的立场,使得里根无可奈何。经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和里根总统达成谅解,里根同意增税,削减赤字。里根内心的盘算是,到1983年沃尔克任期届满时,让他走人。但是,总统也拗不过市场的力量。他入主白宫之后两年,沃尔克已经成功地把通胀降低了三分之二。等到里根面临对沃尔克去留的抉择时,他找不到第二位人选在形象、地位和业绩上能和这位美联储主席匹敌。虽然在沃尔克的压力之下,里根有违竞选时的许诺,被迫增加税收,但是,他上任之后美国经济逐步好转,走出高通胀的困境,这是明摆的事实。当美国的经济总体上向好的方向发展时,选民是不会纠缠在一两件事情上责问总统竞选时的承诺的。事实上,正是沃尔克的功绩,里根在连任竞选时,才有底气向选民提出了充满信心的问题:“和四年前相比,你们的生活是好了,还是坏了?”

美国国会对美联储构架的设计和理事任期的确定,有一番精心考虑,以防止行政当局干预其独立决策。美联储理事的任期是14年,任期的时间是交叉的,因此,每位总统在任期内先后最多可以任命两位理事。但是,获得连任的总统有机会任命四位理事。沃尔克能够顶住国会和总统的压力,执行一条对美国经济长期发展有利的政策,除了他个人的智慧、能力和意志之外,还得益于理事会多数成员的支持。不过,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主席也只有一票,孤掌难鸣,独木难支。里根的连任使他获得了任命四位理事的机会,当这个“四人帮”开始左右局势之后,沃尔克执掌下的美联储就逐步失去了独立性,为现政府服务的倾向性日益明显。国会设计的这个制度再巧妙,也还是有缺陷的。从行政当局方面来说,它毕竟受到竞选承诺的压力,更有现实中就业、增长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企图左右美联储的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也不难理解。再者,国会本身也有就业和支出的压力,也在干预货币政策。无论是政府还是国会,都面临着短期和长期利益的权衡,都必须作出一定的妥协和平衡。

如此看来,要作出独立的货币政策是多么困难。在崇尚权力制衡的美国尚且如此,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其难度就可想而知。问题是,为了经济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否应当朝着独立货币政策这个方向去努力?中央银行不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不能有过多的政策目标,过于宽泛的货币政策目标必定是造成宏观经济混乱的根源。

沃尔克的政策从一开始就饱受争议。在美国通胀如脱缰之马完全失控之时,他容易得到多数人的谅解。但是,随着通胀的下降、美元的升值,美国的竞争力开始下降,弱化美元的呼声又强硬起来了。美国生产力的提高,跟不上美元的升值幅度。沃尔克作为联储主席所应对的,不是简单的理论问题和一般的实践操作问题,更多的是政治问题。

美国不乏市场经济的原教旨主义者,信奉不受政府任何干预的教条。沃尔克则反对不受任何制约的放松管制。1987年5月1日,美联储理事会不顾沃尔克的反对,作出了影响深远的决定,批准花旗银行、信孚银行和J.P.摩根承销债券。这实质上打破了1933年国会颁布的《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商业银行不得兼营投行业务。沃尔克此时已经无法控制美联储的政策倾向,因为里根任命的四员大将秉承总统的政治意愿,一次又一次地挑战沃尔克,使美联储的政策逆向而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