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尔克在1979年10月6日启动了新的货币紧缩政策,使真实利率大幅攀升以降低通胀预期,但他的主要贡献在后来才体现出来。他在1983年之后的经济上行期仍实施前瞻性的货币紧缩,真实利率高企,促使国会和总统采取平衡预算政策。这种稳健货币政策和稳健财政政策的组合实现了价格持续稳定的目标,一直到1987年沃尔克届满离任。这一做法成为后世效法的样板。他在1979~1987年领导美联储期间取得的成就,重塑了外界对央行的信心,其效果就如同恢复了金本位,让之后的一代人享受了多年的经济稳定。
我们无法用一个精确的公式来描述沃尔克应对危机的方法,那更像是一种艺术,一种原则与妥协的结合,让人想起西部拓荒时期小镇上主持正义、孤军奋战的警长,他们没有一定之规,多凭感觉行事。沃尔克从不仓促决策,常常尽力维持现状。就像一个不愿表态的维和官员,即使被迫表明立场时,他也不会用有争议的手段来恢复秩序。
1971年,他实施了资本管制,这个措施被看作干预自由贸易而不受欢迎,当时汇率与美元而非黄金挂钩。1982年,飞涨的利率把负债累累的墨西哥推到破产边缘,给美国大型银行造成巨大损失。沃尔克通过发放备受质疑的贷款来掩盖问题。1984年,美国第七大银行伊利诺伊大陆银行几近倒闭,他施以援手挽救了这个四面楚歌的庞然大物,同时也惩戒了美国金融体系中“大而不倒”的沉疴。在这两起救助事件发生的同时,反击通胀的进程仍在推进。
沃尔克有雄心壮志,他所捍卫的目标是让美元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上都成为硬通货。一些人认为,美元在国内和国际所扮演的角色不同,因此政策目标也有所不同。但是沃尔克坚信:“没有什么不同。在美国国内保持美元的购买力会让外国人对美元更有信心。”[10]作为一个反通胀斗士,他获得了成功,重建了人们对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信心,维护了美元的国际储备货币地位。正是因为美元具备这样的国际货币地位,才使美国人能够消费到比自己国内产出多得多的国际商品。美国向世界出口金融服务,换来的是汽车、电视机和井盖。
沃尔克的反通胀胜利也有一些意想不到的副作用。1987~2007年间,长期的经济增长和低通胀使得人们有了错觉,以为经济周期已经消失,从而诱致消费者和投资者过度承担风险,并超过其偿债能力地借款。在所谓的“大稳定”认识下,监管当局也放松了监管,使得危机经过长期酝酿终至爆发。
保罗·沃尔克对这场危机的到来早有预感。
他在2005年2月斯坦福大学的一次演讲中提道:“婴儿潮一代人开支无度,好像明天末日就要来临……房价不断上涨,而我们还在不断买房。”[11]他提出了警告:“别看资本市场现在这么友好地为投资者提供便利……它也同样是十分脆弱的一环。”他还预言:“大规模调整的到来不可避免……事情总是这样,掀起巨变的往往是一场金融危机,而不是靠有先见之明的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