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你所不知道的爱迪生(10)

他们创造了美国 作者:(美)哈罗德·埃文斯


聋子发明家的留声机

爱迪生对着一张电话振动膜大喊“ 你好” 。声音使放在上面的凸点滑过涂有石蜡的纸条, 留下振动的痕迹。然后他又把纸条穿过去, 那些痕迹又使另一张振动膜的凸点移动。他后来对此解释道:“ 我与巴奇勒屏息静听。我们清楚地听到机器发出了声响, 借助丰富的想象, 就可将这声响译成‘你好’。”

那是1877 年在门洛帕克的事。他原来的想法是通过贝尔的电话来记录和重现声音。11 月时, 他把一张画有一台小型机器的草图交给自己的一个机械师约翰·克鲁齐(John Kruesi), 那是一只包在锡箔里的圆筒, 贴着两张振动膜, 每张膜上都有记录针。他最希望的是它能记录下一个单词。他用儿歌的节奏对着其中一张振动膜喊出“ 玛丽有只小绵羊”, 同时摇动机器的手柄, 这样锡箔上就记录下了参差不齐的痕迹。他又向后摇动圆筒, 把记录膜转换成他所希望的声音复制膜, 然后又向前转动圆筒。“ 在我的一生中, 我还从来没有如此回忆过过去的事。” 爱迪生后来说。爱迪生用高音调说出的“玛丽有只小绵羊”的声音是如此清晰, 以致约翰·克鲁齐的脸色发白, 激动地说着:“ 我的上帝!”这台能说话的机器一夜间成了轰动的新闻, 但这才只是开始。用几台带曲手柄的留声机进行了几百上千次的实验后,1878 年爱迪生将它们以每台30 美元的价格投入市场。他试着说了会儿“ 小绵羊” 后开始说:“ 玛丽有件新的紧身连衣裙, 当你看到玛丽的腿肚子, 谁还顾得上她那只小绵羊?” 他最大的快乐就是对着振动膜用两个不同的男声假装交谈, 一个是低音, 另一个是尖利的假声。“ 这样的对话通过锡箔再现给我们,”弗朗西斯· 杰厄(Francis Jehl) 说,“ 让我们笑得打滚。爱迪生先生自己也像个孩子一样, 笑得眼泪直淌。”

爱迪生忙于白炽灯的工作, 而无暇进一步研究留声机, 当他回头来制造可以面向市场的“ 宝贝”( 他这样叫他的留声机) 时,他不得不进行了一场角逐。亚历山大· 格雷厄姆· 贝尔的合作者查尔斯· 泰恩特(CharlesTainter) 进行了很大的改进后提出一种叫“graphophone” 的留声机, 那是一种带踏踩板的机器, 用蜡筒代替了锡箔。爱迪生拒绝了他们提出的双方合作的建议, 拼命完善一种电动留声机, 也是用蜡做记录表面, 并在西奥兰治的新工厂里把它制造出来。他把它看成一种记录器, 而并非是萌芽中的娱乐业的一部分。尽管他的留声机比graphophone 畅销50 倍, 但没有多少商人把它当成记录器, 他自己也没有足够的资源来有效地开展营销。这项事业是一场灾难。正出乎意料的成功是值不了几个钱的音乐留声机进入了赚大钱的娱乐行业。爱迪生不再制造记录器, 而迅速转向销售唱片。到1907 年, 他销售了不下2 000 万张唱片。然后他又成功带着以制造声音记录、唱片录制和刮平蜡柱以重新使用的三种不同的机器为首的电气化办公系统进入商业市场。19世纪20年代的爱迪生留声机和30年代的声音记录器与打字机一样为人熟悉。爱迪生的商业策略是要推广作为一个系统的一部分的技术,而不是单一的技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