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专业强调的“专”是为客户创造价值,为客户创造价值就是业,那么把客户价值当成前提,就使业绩获得了独立—业绩价值并不因为老板的不同而不同,无论谁是老板,创造的业绩都是由市场制度与客户决定的。
这种独立性是现代职业经理人的根本支柱。所谓职业经理人,就是以市场制度与客户价值为行动准则,通过管理创造价值的那一群人。如果没有市场制度与客户价值的独立性,就不可能有职业经理人的独立性,这是为什么职业经理人宁可冒着被老板开除的风险,也要誓死遵循商业规则与捍卫商业道德的原因。
由此看来,在现代商业文明中的专业、敬业、职业等概念里,“业”是根本。我们从大前研一对日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到,日本不具备“现代职业”传统;中国同样也不具备。传统的中国社会是一个以小农经济为主体的社会,小农经济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社会分工,大家守住一亩三分地,各做各的,老死不相往来。据说,有中国人曾经迁移到寒冷的某个岛上,以打鱼为生,但他们总要在山上敲开坚硬的冰层撒下种子,看是否能种出点什么,由此可见农业文化的强大。
既然没有分工,也就没有大范围或大规模的交易,有的只是自给自足。在一个自给自足的环境中,“业”没什么固定的规则,没规则,就只好用道德调节。
中国文化这种对职业的定义,与现代商业文化的定义有着本质的不同。现代商业文明中,业是清楚的,是第一位的,这才有对事(业)不对人(职)。而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业不清楚,但人却是清楚的,这就是权谋思想的来源:对人不对事,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那就只好用道德或权谋来调节。这就是为什么即使是今天充分竞争的市场,仍然有相当多的中国企业家在管理中,把“专”放在第一,把“业”放在第二。因为在他们看来,没有对个人的忠诚,“专”就毫无意义。所以,我们大可怀疑目前相当一批强调以“德”治理公司的企业家,他们对德的解释多半就是对他们的忠诚。
所以,在接触了太多企业家的造神运动之后,我提出了一个概念,叫“企业家第一推动”。企业家的自我革命,是“上帝之手”,是企业职业化的第一推动力。但难也就难在这里,你要企业家革别人的命,这不难,但革自己的命,那就难了。可做企业如同跑马拉松,哪一个优秀运动员不是赢在对自己极限的突破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