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父亲和三十二个儿女
袁世凯一生共有三十二个子女,其中十七个儿子,十五个女儿。长子袁克定生于1878年12月,当时袁世凯才十九岁;最小的十七子袁克友是遗腹子,生于袁世凯死后的1917年,前后时间跨度三十八年。袁世凯不是通过科举考试,而是从一个小小的幕僚迅速崛起,成为北洋军阀的一号人物,一直做到清政府的总理大臣、中华民国的大总统,最后做了八十三天“洪宪皇帝”,社会经历了清末民初的大变动。这个时候,袁世凯家的女儿们都有自己的名字,也不再缠足了,开始进家塾学习。袁世凯的儿女基本上是由各房的如夫人亲自管教,袁世凯常常是点到为止,制定一些家规家训,但他对子女的教育非常重视并投入了很大的财力。在袁家的父子关系中,父亲同样是统治者。在“慈母严父”的角色中,对儿子的控制和压力更直接地来自于父亲。对男孩子,袁世凯很严厉,但对女儿,却很娇惯。七子袁克齐曾这样回忆:“父亲对我们兄弟的教育是认真的,请了各科老师来教育我们。先请任课老师吃饭,饭后交戒尺(一尺多长两寸多宽的木板)一个,并说,如果孩子们不听话,就用此尺打他们手心,不要宽纵。”[33]还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的想法,所以袁世凯对儿子们有时候动用家法,甚至用皮鞭或木棍抽打。即使是已经结婚成家的儿子,也不能免于他的责打。据袁静雪说:“因为三哥克良不爱读书,又娶了唱戏的孙宜卿做姨奶奶,所以我父亲最不喜欢他,挺大的人了,有时也要挨打。”[34]
袁世凯在山东任巡抚期间,一直将长子袁克定留在身边管教,同时也没有忘记对其他子女的教育。在济南,他给只有十岁的次子袁克文写信,为其开列非常详细的“立身课程”:“早起:黎明即起,醒后勿贪恋衾绸;习字:早餐后习字五百,行楷各半;读经:刚日读经,一书未完,勿易他书……”还有其他读史、作文、静坐、慎言、运动、省身、写日记等等,成为教育其他孩子的范本。从现代父母的角度来看,如何养成和练习孩子的学习行为规范也是很有意义的。
袁世凯在洹上村给儿女们开了私塾,并分为男馆、女馆,他请杨景震和其他三位教师开始教他的六个儿子。洹上村的家塾就设在住宅院的二门东院。每天袁世凯一起床,就能听到东面传来的读书声。他白天一人逛花园,右手持着从不离手的手杖,左手扶着听差,经过家塾时看看儿女们上课的场景,不过他从来不干涉老师上课,颇尊师重教。袁世凯更多的是管教儿子们的行为守则,而不是去检查他们的功课。他在四子克端、五子克权、六子克桓前来请安的时候,经常嘱咐他们要好好念书,可是他既没有当面考核过他们的功课,也没有对他们说应当怎样念书才算好,他认为这是老师分内的事情。袁克文在《洹上私乘》自述中讲到有一天袁世凯单独召见他时对他的教诲:“人贵自立,不可恃先人之泽而无所建树。建树之道,始于学问。观夫贵豪子弟,多不识一个字,而骄奢淫佚,终至破家亡身,求一棺而不可得者,咸有所恃而自堕也。”[35]
袁世凯在洹上村亲自书写了《袁氏家塾训言》十一条,实际上就是孩子们的“学生守则”,次子袁克文写道:“上居洹时,手订家塾条规简章三种,以稿付克文存贮。……此稿未尝一日去身。爰付装池,愿子子孙孙永宝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