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政治学家是名副其实还是徒有虚名(3)

信号与噪声 作者:(美)纳特·西尔弗


包括成功预测出2008年美国总统大选结果的克里夫特在内,小组成员的预测能力不相上下。我为每个成员计算了一个百分比得分,基本反映了他们预测成功的次数。克里夫特和其他3位参与该节目次数最多的小组成员——布坎南、已故的托尼·布兰科里,还有麦克劳夫伦本人——的分数几乎相同,预测成功比率都在49%~52%。这说明他们预测成功和预测失败的概率是一样的,他们所表现出的政治敏锐度和从理发店走出来的四重唱演员差不多。

当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麦克劳夫伦讨论小组”这档节目不过是供政治狂热者消遣的低俗闹剧,当时此类“声高即有理”的节目很流行,以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的“唇枪舌剑”节目为例,节目中自由派与保守派只是没完没了地与对方争辩。但是,录影棚时代与过去那个“声高即有理”的时代也没有什么不同,只不过现在自由派与保守派都在各自的频道中活动,在电视节目时间表中被美食频道和高尔夫频道隔离在和平地带。这样的安排虽然未见得会催生更加可靠的分析,但看似可以带来更高的收视率。

但是,栏目组花钱请来那些学者讨论问题,初衷是因为他们的判断更准确,学识更渊博,而不是因为他们发表观点时的嗓门够大。那些政治科学家和美国政府的智囊团中的那些分析师怎么样呢?他们是不是更擅长预测呢?

政治学家是名副其实还是徒有虚名

苏联解体与东欧剧变的发生极为突然,但综合各方面的因素进行考虑,这些事情的发生又是顺理成章的。

1987年6月12日,美国总统里根站在勃兰登堡门下,恳请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拆除柏林墙,他的这一令人欢欣鼓舞的建言和当初肯尼迪承诺把人送上月球的誓言一样大胆。里根当时是有先见之明的,因为此后不到两年柏林墙就被拆了。

1988年11月16日,爱沙尼亚共和国(面积同美国缅因州相仿)议会宣布脱离苏联独立。此后不到3年的时间里,戈尔巴乔夫否决了莫斯科强硬派主张的政变,苏联国旗最后一次在克里姆林宫前降下。爱沙尼亚和其他苏联加盟共和国不久后都脱离苏联,各自独立。

如果说苏联的衰亡是有迹可循的,是可以预测到的,然而几乎所有主流的政治学家都没有察觉到这一点。即使有,当时也会被当成笑料。如果那些政治学家连苏联解体都预见不到——也许是20世纪后半叶最重要的事件了——那他们还能做些什么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