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七十空性论(7)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作者:(美)威尔·施瓦尔贝


“我会跟这个病好好奋战的。妮娜想什么时候回来看我都可以。我也可以常去日内瓦。但她和萨莉,还有孩子们必须得搬去日内瓦。”如果妮娜和她的家人违抗母亲的意思,坚持留下来,那么就等于暗示母亲没有多少时间可活了。母亲在许多事情上很依赖妹妹。如果妮娜在搬去日内瓦的前几天取消所有计划,这对母亲来说意味着什么?还有所有那些伴随着搬家而做的计划呢?任何一点细微的日程行程变化都能让母亲的焦虑爆棚,那么这下该让母亲如何是好?

但妮娜仍然想要留下来。虽然她只是单纯地不想离开,但留下来会让母亲觉得快死了而感到更加沮丧,这样行吗?我忽然想起来那段经文:“非我,无我。”

“你真的不想我留下来吗?”妮娜问母亲。

“当然想,但我更想让你去日内瓦。”母亲回答。

“如果病的是我,你也跟我一样面临选择,你会走还是留下来?”

“亲爱的,这是完全不同的。你还有一辈子的大好时间呢。”

“你会选择留下,对吗?”妮娜问。

母亲没有说话。

于是妮娜给我打了电话:“我到底该怎么做呢?”

母亲新近给了我一本《灿烂千阳》,这是胡塞尼继《追风筝的人》后的新作。2003年《追风筝的人》出版不久,母亲就发现了这本佳作。她爱极了这本书,逢人就强烈推荐。她对这本书和作者深深着迷。胡塞尼1965年出生于喀布尔。他早年就读于阿富汗的小学,十一岁时,随外交官父亲搬往巴黎。1979年苏联解体时,胡塞尼全家以难民身份留驻美国。后来,他成为一名医生,并利用每天上班前的时间写下了《追风筝的人》。在作品即将完成之际,“9·11事件”发生了。恐怖组织袭击了美国五角大楼,这让胡塞尼出现了放弃的念头。但他的妻子支持他坚持下去,因为这本书会让世人看到“阿富汗人充满人性的一面”。母亲认为胡塞尼成功地做到了这一点,因为她了解,也喜爱阿富汗人。她在阿富汗见到的人都像书里写得那样可爱。她不再需要费力解释她喜爱的那个被一再误读的国度,只要去看《追风筝的人》就好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