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老宅男康德(5)

不疯魔,不哲学 作者:哲不解


康德在生活中是个老好人,在道德理论上更是个绝对的老好人。最近,哈佛大学迈克尔?桑德尔教授的哲学公开课《JUSTICE》红遍全球,学生们趋之若鹜。桑德尔教授曾在公开课里详细讲述了康德的绝对道德主义。根据“电车难题”,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如果你是司机,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此刻另外一条轨道上绑着一个人,你该怎么抉择?以边沁为代表的道德功利主义就会毫不犹豫地选择换轨道,牺牲一个人总要强过牺牲五个人。但康德的绝对主义道德却反对如此做法,当你拉了拉杆换了轨道杀死了那一个人,你也成了不道德行为的同谋。在康德那里,一个人是不是好人,有没有善良意志,不在乎他做事的结果是否有益处,而只看他做事的动机。一个杀手正在追杀你的朋友,你的朋友此刻正藏在你家衣柜里,你对杀手撒谎说朋友不在你家里,尽管你保全了朋友的生命,但你的做法在康德看来却是不道德的。康德的道德是一种“绝对命令”,强调了意志自由和道德原则的普遍有效性,没有自由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道德行为。

康德的哲学除了气势磅礴,还有着另外一个明显的“优点”:晦涩难懂。其实不只是康德,费希特、黑格尔等德国哲学家的作品都集体享有“笨拙晦涩”的美名。在法国,卢梭、伏尔泰等启蒙思想家的作品文字优美,思想震撼,书籍一经问世,立刻人人传诵,大伙争相阅读。可到了德国,可怜的德国哲学家好不容易写了一本书,大家却一致反映:看不懂!被逼无奈的德国哲学家又出了个注释本,没想到大家抓耳挠腮:还是看不懂!欲哭无泪的德国哲学家只好不厌其烦地解释介绍,最后大家才一致反映:好像懂了。比起法国哲学的通俗易懂、文学性强,德国哲学大多深思熟虑、思想精深。与法国哲学相比,德国哲学在文学价值上稍逊浪漫法国人一些风骚,但论起思想深刻性与体系性,严谨的德国古典哲学以大师级手笔称霸整个哲学武林,目中无敌。

康德是德国古典哲学体系的开端,这一体系途经费希特、谢林,在黑格尔那里登峰造极。这一体系规模极其庞大,内容丰富充盈,包罗万象,借用奥委会主席罗格同志评价北京奥运会一词那就是:“无与伦比”!叔本华作为康德的忠实拥趸也曾有云:“想当哲学家,首先须得做康德门徒,不知康德者,只能算个蒙童。”

康德一生宅在柯尼斯堡,未婚,一辈子老处男。对此,后世看不懂“三大批判”却又痴迷康德的猥琐孩子们,不得不发挥娱记精神,深度挖掘康德私生活。研究面从康德的男仆兰泊到康德资助过的男学生,最后得出结论:康德是个同性恋!

呵呵,他们不知,康德一生未婚,除了家庭负担过重之外,是因为康德是欧洲中世纪体液理论的严格恪守者,说白了就是:人类体液就是生命力,体液只能在体内循环流动,如有消耗,人就会衰老死亡。所以,剧烈运动?NO!会汗液流失!法式热吻?NO!会唾液流失!XXOO?哼,想都别想!康德一生活了80岁。

康德是个全才,除了哲学,他还通晓逻辑学、数学、物理、力学、地理、生物、神学、自然法,是“星云假说”的提出者。后世有多少人质疑这个身材矮小,只有157厘米,先天不足,胸腔狭窄,体质羸弱,一辈子离群索居本应孤陋寡闻的乡巴佬究竟体内有何力量能完成惊世傲人的“三大批判”,并成为一代哲学巨擘。周杰伦有首歌《阳光宅男》,我想形容康德最为恰当:康德宅的是外在,内心绝对笃定,强大到万里无云,阳光普照!

面对所有疑问,康德其实最想说:“不要迷恋哥,哥不是传说,哥只是不寂寞!”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