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友情建议各位姐姐妹妹大婶阿姨,如果你只想做世间一低颦浅笑眉梢弯弯的平凡女子,那么请千万绕过男哲学家。对于没事干就仰望星空关注内心道德律的男哲学家而言,他们是不会关心你饿了乎饭了否胖了瘦了。但如果你实在太仰慕他们的才华,那就嫁他们中的普通哲学家吧。比如黑格尔、费希特同学,讲完课拿完稿费就立马回家陪老婆;再不济你就嫁马克思同学,虽然不会赚钱有一个花两个,但他不会嫌你比他大四岁,且会为你款款演唱吴克群的歌曲《为你写诗》(马克思和燕妮异地恋时,几乎每天都会为燕妮写首诗)。总之,千万要绕过文艺哲学家,他们大多高富帅,有钱有调调又有feel,爱你时尽管你侬我侬但他们也要控制全局,不爱时立刻弃如敝屣。当事业地位野心与爱情冲突时,他们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以当后来他俩的关系遭到保守势力诘难时,为了似锦前程,海德格尔打发了汉娜:“哦,汉娜,我给你在好友雅斯贝尔斯那里求得了一个offer,你转学吧。”无可奈何下,汉娜·阿伦特遂转投海德堡雅斯贝尔斯门下。
1928年6月,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出版,这本以汉娜的激情为催化剂的著作大获成功,而海德格尔此时却以一封信打发了汉娜。关系终结时,汉娜给海德格尔写信诉衷肠:“如果我失去了对你的爱,就失去了活着的权利……上帝保佑,我死后更加爱你。”失恋的汉娜犹感万蚁噬心痛苦难挨,好在她的闺蜜向她推荐了本心灵鸡汤——《拉赫尔·瓦伦哈根书信集》。拉赫尔是19世纪德国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位犹太女人,她既是哲学家又是文学家,也曾失恋数次,后投身于社会运动,成为柏林知识界的中心。汉娜从拉赫尔处汲取力量并克服失恋阴霾,开始作自我反思精神梳理:作为德国国家公民,怎样才能不背叛犹太教义?作为犹太女人,怎样才能不丧失自我又不丧失亲友?怎样才能从德国浪漫主义哲学中挣脱出来?汉娜的世界关了一扇窗,却开了一个门!
1933年,阿道夫·希特勒被任命为德国总理。
同年,告诉大家“人,诗意地栖居”的海德格尔极不光彩地投靠纳粹,当选弗赖堡大学校长并加入德国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
同年,犹太人汉娜·阿伦特逃亡到法国。
从此,萧郎是路人。
1952年,汉娜·阿伦特发表《极权主义的起源》,声名大噪。《极权主义的起源》有三部分:反犹主义、帝国主义、极权主义。主要回答三个问题:为什么不是韩国人或是爱斯基摩人偏偏是犹太人被列为纳粹大屠杀的对象;极权主义的起源是什么;极权主义发展的逻辑。在基督教意义上的反犹主义我在此不多讲。在民族国家意义上讲,犹太人漂泊无根没有政治共同体,当精明的他们以金融掮客的身份发挥影响力时,却从未培养起政治意识和参与意识,他们要么成为新贵要么成为贱民(反叛者,不是自觉地认同一个团体而是自觉地实践自由者如罗莎·卢森堡)。拥有财富而无政治行为能力成为犹太人在资本主义危机下被仇恨的主要原因。极权主义之所以能产生,在于资本扩张造成两个多余力量——多余资本和由破产贵族、农民失业工人组成的多余劳动力(暴民),这二者在国家的保护下,开始向海外殖民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