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的前半段,在北京举办的国际会议越来越多,一切看上去都顺风顺水。但危机就潜伏在这样的繁华之中。
1989年之后,政治遇冷,出国潮再次兴起。与此同时,“远离政治”似乎也变成了一种值得标榜的美好品质。
当时几乎所有人都梦想出国,周鸿祎的父母也希望他出国,但他没出去。
一个原因是他英语不太好,勉勉强强才过了四级。虽然他也装模作样买了很多托福的书,但从来没有踏进过托福或GRE(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的考场。
另一个原因是他实在找不到一个非要出国的理由,他想不通自己为什么要出国。很多人的出国计划其实都只是阶段性目标。他们所说的那些宏伟蓝图都不是周鸿祎自己的目标,他的目标是开电脑公司。
中学时代学电脑是野路子,而大学计算机课令他如鱼得水。老师们把他心中的疑惑都解开了。他基础学得扎实,考试考得特别好,自然深得老师喜爱。
英语不好,出国很难;专业课很好,适合创业。以人与生俱来的“趋利避害”本性,他也实在没有足够的动力出国。“既然在国内就可以开电脑公司,为什么我还要出国呢?”当然,没有“海龟”背景后来变成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小缺憾。
1990年之后,世界经济环境发生了三大变化:一是冷战后格局的形成;二是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三是信息化的迅速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个人计算机开始普及,软件业在计算机行业成为不可缺少的部分。面向对象技术获得极大欢迎,终于成为90年代软件界最大的热点。随着发展,这一技术形成了OOP(面向对象编程)、OOD(面向对象设计)、OOA(面向对象分析)等多个维度,成为完整的软件开发方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