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消隐”的本质(1)

野性的力量:你就是你所期待的英雄 作者:(英)艾丽·哈里逊


“消隐”的本质

正当毛毛虫认为生命就要结束的时候,它变成了一只蝴蝶。

——匿名

尽管我们人类有心结而不愿意提及“终结”这种词语,并且抗拒我们生命中“短暂的死亡”,但是,以高雅而优美的方式,自然界的模式在不断改变着。每天,树木、动物、海洋、太阳、月亮和星星不知疲倦地进行自然的生命运动;每一种事物从死亡到再生,都遵行其必然的旅程。在我们不断变化的世界中,太阳早上越过地平线,因为它昨晚从地平线落下;树木发芽和长出新的叶子,因为在此前的秋天,枯死的叶子掉落了;潮汐也是一样,有涨才有落;月亮有圆才有缺;我们能呼气,所以也能吸气;旧的细胞死了,新的细胞才能生长。一次又一次地,我们看到了万物的自然规律:放弃将要消逝的东西为新的生命创造生存空间。

对于这一规律,毛毛虫是一个特别生动的实例。以叶子和植物为食物,在成长过程中,一只毛毛虫要蜕皮四到五次。每次蜕皮,它蠕动身体脱下旧的皮,现出旧皮之下的一层新的、完全相同的皮肤。这种模式在一段时间内行得通,但后来,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在某个时刻,毛毛虫内部的一种生物机能发觉,“蜕皮”这种方法已经被过分使用了。它不能仅仅是用新皮取代旧皮。毛毛虫心中渐渐明白:这条路已经走到了尽头。毛毛虫这种“存在形态”已经到了结束的时候。旧的策略已经被用到了极致,现在是时候作出更加根本的改变了。因此,毛毛虫停止进食,开始漫游四处寻找适合的地点,准备转变成它的下一个形态:蛹。当它找到了合适的地方,它停下来,最后一次进行蜕皮,变成茧或是蛹。就这样,它进入生命的下一个阶段。

变成茧之后,蛹既不移动也不进食。它退隐到一种静止、无声的状态,不主动与外界接触。在那里,蛹抛弃幼虫状态开始转变为成虫状态。当这个过程发生时,它进入了虫和蝴蝶之间的过渡状态:既不是虫,又不是蝶。

最终,通过某些不可思议的过程,一只蝴蝶破茧而出。它歇息在茧的表面,等待它的翅膀变干。然后,它展开彩色的翅膀,飞走了。它的转变完满了。在这只漂亮的蝴蝶身上,毛毛虫的基因仍然存在。他们的本质是一样的,是同一个生命体。然而,从形态上,它以一种新的形态呈现。

毛毛虫的转变之旅说明了“消隐”的两种层次。第一种层次是蜕皮:蜕掉旧的、失去活力的皮,显露在旧皮之下慢慢成形的相类似的皮。在人类社会,“蜕皮”可能意味着放弃当前的一份工作,在同一个组织或行业中升迁到更高的职位。可能还意味着终止一个产品转型、一个项目或一个客户关系,用新的事物取代,这新的事物表面上看起来不同,本质上却与前者一样。还有其他可能,“蜕皮”也许意味着你放弃一个五年的计划而投入另一个方案,但其实策略是几乎一样的。也可能意味着,在一个成熟的、传统的框架内调整行政方针。所有这些改变是短暂的“死亡”,在背景、传统和本性连贯一致的情况下,帮助我们与时俱进、跟上潮流。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