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时候会想起一些食物,想想,又觉得好像有些模糊,总想不出具体的事迹。但确定的是,这些东西,曾经是经常吃的,不仅经常吃,每次吃都还有惊喜。如平静水面的底下,鱼儿们的嬉戏生活无比欢快,只是岸上漫步的人看不出来而已。那些食物,带着时间的痕迹,在恍惚之间,或许淡忘了,或许老了,“老”这个字,代表的是一个情绪。以这样的情绪看待现状,就归结出一个“今不如昔”的结论。
神仙汤,就是酱油汤。过去正宗黄豆制成的酱油确实比较鲜,也掺不得假,在大海碗里倒上些许,接着拍两个大蒜瓣放里面,再挑上一大块猪油——猪油以前人家是常备的,平常吃不上荤腥,一块猪油就诠释了肉食的美好。冲上开水,洒上胡椒粉,一碗酱油汤就得了。端上桌子,从舀第一口开始就停不住勺子了,最后以酱油汤泡饭,随便搭两口小菜,就算美满的一顿。庸常的生活如何达成满足,想来真的简单。
为什么将酱油汤叫做神仙汤,我还真没有找到解释,但却想出了好些答案,草草写下,个人观点,不做任何验证:
1.是神仙也喜欢喝的汤。
2.喝了快活似神仙的汤。
3.神仙做的汤,或神仙教做的汤。一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第一碗汤的制作者灵感忽现,似有神助。
4.做给神仙喝的汤,或做给有似神仙的人喝的汤,什么叫做有似神仙,无非简单快意,淡泊无欲。
5.“鲜”字音同“仙”字,我们这里也有叫“八鲜(仙)汤”的说法,鲜到极处,确实悦然如仙。
6.物质匮乏的时候,往往给最简单的东西取上最夸张的名字,以刺激或迷惑食欲,如残酷的“观音土”,只是一把黏土而已。“神仙汤”只是酱油汤。
过去吃午饭,无论多少个菜,必须要配上一个汤,哪怕只是一菜,也要一汤。这桌饭菜如同文章,汤的作用就好比最终结束的标点符号,平淡些便是句号,夸张些,便是感叹号。如果没有汤,就似文章没有结局,无疑是遗憾的。广东人汤是在前,一如他们语言中有很多倒装句一样。习惯使然,却也未必不是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