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3.为什么一直追赶目标,却永远是失败者?(1)

当哲学家遇上心理医生 作者:(英)朱利安·巴吉尼


心理医生

就在此时,世界各地的人们可能正忙于追逐他们的目标。成功减肥是其中最流行的一个。其他具有普遍性的目标包括:寻找人生伴侣,工作更上一层楼,经济状况改善,自我改善,获得幸福感等。不管你在哪里,都能轻而易举地得到有关正确树立目标的建议。你当然知道这些建议应该具体、可衡量、可实现、有相关性、有合理时限。这似乎无可辩驳。如果你真的希望身体更健康,并且你可以跑步,也有合适的地方锻炼,那么去争辩“我要从下周一开始跑步,一周三次,每次半小时”和“我要多锻炼”这两个目标中,前者是否优于后者几乎没有什么价值。

关于如何树立目标这一问题,还有更多讨论空间。比如,“结婚”是否比“参加交友网站”更适合作为目标呢?换句话说,目标应该用过程还是用结果来表达?在自助这个领域中的很多人都认为两者都需要。这其中自有道理:结婚这个结果目标与参加交友网站这个过程目标相得益彰,任何为达成结果目标而做的事都是对结果目标的有益补充。

在执着追求我们渴望得到的结果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不愿意承认,尽管树立目标很有用,但也会令人非常压抑。我们会对追逐目标上瘾,我们的生活会受其支配,以至于我们刚从清单上勾去一个目标,还没来得及祝贺自己,就发现立刻出现了另一个目标。但这种比赛太累人,我们总是忧心忡忡,担心拖延、偏离方向或落后,这是一场注定赢不了的比赛。而从挣扎奋斗中解放出来,只是做自己,接受自己的不完美,这种想法令人愉悦,同时也有点儿颠覆性。那么,我们应该放弃目标,只是随波逐流吗?

我们不必苛求自己,迫使自己脱离自身的舒适区,或者我们根本什么也不必做,这听起来不无道理。但我们像所有动物一样,是有目的性的生物。对一切漠不关心不是一种良好状态,消极、静态的存在并非众人所愿。参加能够发展能力的活动对我们有好处。想要改善自身和所处环境的欲望是很自然的,是令人钦佩的,应该认真对待。

比如,维克多·弗兰克尔认为,人的实际状态与理想状态之间的冲突,对人的心理健康必不可少,“人们真正需要的不是一个无冲突的状态,而是要为有价值的目标或自由选择的使命而努力奋斗”。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也发表过类似声明:“只要能提供清晰的目的、清晰的指导准则,并能让人集中注意力、专心去做,那么任何目标都能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意义。”按照他创立的心流理论,目标应该要有一定难度,因而不会显得枯燥,但又不能太难,以免引发太多焦虑。

某些方面的进步对人类似乎很重要,而目标能让我们集中精力,可以指导我们的行动。但这种进步不必是突飞猛进式的,没有巨大挑战的有机生长是可能的,只需时不时轻推自己一把,持续学习,逐步去做难度稍大一点的事。只要持续进步就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